有相无相后面是什么,有相无相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28 0
  1. 什么是相?什么是无相?什么是诸相非相
  2. 佛教中的无相是什么意思
  3. 无相的相关解释
  4. 无相是什么意思?
  5. “无相有心,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求解释及出处~~
  6. 求"有相无心相自灭,无相有心相自生"解释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的心念(脑电波)可以吸引到你所想要的事物,称为吸引力法则,在物理学中叫量子力学。这也正好用科学证明了几千年前佛法中的:万法唯心所现,惟识所变。与圣人所言:诚於中而形於外。之理。 学佛一段时间的人,因明了因缘果报,心常向善,所以相貌会慢慢转好;修道人,明了心本是幻,故心常清静,言行举止则会庄严而淡定自若;而做杀业为生的屠夫,相貌则会显凶相,磁场也不够柔和,但此人如果改恶向善,心行忏悔,不再造诸恶业,则相貌也会慢慢转慈祥的。 所以,佛道修行在心中!

什么是相?什么是无相?什么是诸相非相

有心无相:

此“心”指真如之心,不是妄心,若人忆念真如,即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所以 无相可得,无法可受,无法有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生死涅槃,等如空花,无凡无圣,无增无减,不垢不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念真如,则离诸虚妄相。简而言之,善知识若能知一切法不可得,实相无相,则一切相不待灭之而得心无挂碍。古人说“若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亦是此义。

有相无相后面是什么,有相无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随心生:

此“心”为妄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然凡夫流浪六道,执***为真,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计无我为我,执染为净,心存得失顺逆,多起爱憎,心随境转,对境生心,由爱生取,由取生有,成十二因缘,故有流转,生死不息。楞严开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即明此义,法法本无法,法法本无说,而众生见相着相,无端起知见,妄心即起,于无相中见有相,遂成流转。所以,诸法本自空寂无说,而众生自起知见,相实是自心生起,简而言之,如一珠宝,贪与不贪,爱与不爱之人,起心不同,或不起念,则珠宝之相,由众人种种心而起种种相。若对珠宝不贪不厌,不取不舍,则珠宝相自灭。

有相无心:

此“心”为真如之心;若人对境生心,着相而起爱憎取舍,则真如之心未失而失,故名无心。遂成颠倒,以倒为正,以***为真,如来视为可怜悯者。如见一宝珠,心起爱着之心,即已着相,真如之心则不失而失,名之为无心。

相随心灭:

此”心“,可作二解,一作妄心解,如妄心不起,对境不生心,不起爱憎,知所有相皆是虚妄,知所有相皆是妄语,知五蕴皆空,舍此攀缘妄心,知此心非我我所,则妄心不亡而亡,相则不灭而灭。即楞严经所说的”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二作真如心解,若人对境但念无生,但忆念真如心,则一真一切***,实际里地,不受一尘,则诸相不灭而灭, 灭而无灭。如人见宝珠,不起爱着之心,不贪不厌,不取不舍,则此珠之相则灭。

综上,无非劝人,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离四相,绝百非。舍攀缘心而就不生不灭真如之心。持佛正见,归无所得,善能分别一切法,而于第一义而不动,不常不断,不生不灭,绝诸戏论,不着世语,舍离诸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唯即与离,二无所着。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转烦恼为菩提, 转识成智,舍识用根。

佛教中的无相是什么意思

相(巴利文与梵文:lak?ana,或nimitta),又译示相,佛教术语,源自古印度哲学,指能表现于外,由心识观察描写的各种特征。

无相,佛教用语,绝真理之众相名无相。

《大乘义章》二:言无相者、释有两义。

一、就理彰名。理绝众相、故名无相。

二、就涅盘法相释。涅盘之法离十相(《涅盘经》三十: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故曰无相。

《大论》曰:般若波罗蜜、是无相相

无相

(术语)谓真理之绝众相也。又涅盘离男女等十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涅盘经三十曰:“涅盘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大乘义章二曰:“言无相者。释有两义:一就理彰名,理绝众相,故名无相。二就涅盘法相释,涅盘之法离十相,故曰无相。”维摩经不二法门品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同净影疏曰:“诸法悉空,名为无相。”止观一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维摩***殊师利问疾品曰:“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此无相有浅深二重。

诸相非相佛地经论五卷九页云:色等诸法变坏等相、不相似故;名为异相。远离如是各别异相,卽是共相。如是共相、以何为相?非相为相。如契经言:一切法性、唯有一相。所谓非相。

无相的相关解释

无相就是缘起无自性。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的,缘起就会缘灭,所以是虚妄的,是生灭的,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要离相,这个离相就是无相,无做离字解比较容易体会。但是无相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是外道的断灭见,彻底废掉缘起法和因果律。而佛法是不坏缘起和因果的,你会看到寺庙墙上经常有这样的16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果无相是什么都没有了,那为何还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呢?所以学佛不可以堕入这样的断灭见了,阿弥陀佛。望***纳。

无相是什么意思?

“无相”,中国最早的道教理念,远比佛教的“无相”之说早两个多世纪。最早写作无象。

指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概念,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

扩展资料

万事万物的本质就是无相。《金刚经》里面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么无相是什么意思?先来说“相”——现象,无相的意思就是——没有现象。

我们要得到万事万物的本质,就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我们所处的世界,要了解真理,什么事情都要找出本质。人生在决策的过程里面,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就要看是不是把握了生命的本质与事物的本质。

宏观管理、微观把握,这就是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事情、面对人生要解决的实质所要***取的态度与处理事情的智慧,有了正确的把握事物本质,就不会走入黑暗之路。

“无相有心,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求解释及出处~~

人生悟性即为相应开悟

现给大家讲“无相”。无相,在佛经里包含世间的十种相。

1、色相,即人间法相。并不是男女之色。色即是人间一切事物。

2、声相,即听到各种声音。声是有形有相的。比如打电话时,听到声音就知道对方是男还是女。

3、香相,鼻子能闻到,就会形成一种相。如:闻到花香脑子里就会立刻有花的形相出来。

4、味相,嘴巴吃到东西,舌头尝到味道,就会有形相出来。如:把眼睛闭上给你吃巧克力,你一吃到就立刻会有巧克力的相出来。

5、触相,即触能感觉。比如:一个瞎子,用手一触摸就会知道,会有形相出来,触摸到人时,人的形相就会出来,触摸到物时,物的形相就会出来。

6、生相,就是你生下来时的相。

7、住相,安住,比如房子住相不同,方位不同等。

8、坏相,不是说人的坏,是说物品会慢慢坏空。

9、男相,长得像男人,是男人相。而有的男人长的是女人相,形象思维像女人。

10、女相,长得像女人,是女人相。而有的女人长的是男人相,很凶,形象思维像男人。

无相就是没有相。就是我们人间一切相的无相。人间的相都是***有的,人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梦”。人生就是无相,一切事情结束后,尤如梦醒之后,有相吗?什么都看不到了,全部都是***的,梦醒之后还是回到你原来的人间,受苦的继续受苦,享福的继续享福,梦里什么都没有得到,这就是人间的无相。

人间所有的相,有开始就有结束,结束之后就等于没有了,就是无相,表面上看都是有相的,而结束了之后都是无相的,只要有始就一定有终,有开始就会有结束,最后等于没有,就是无相。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让它无相,你的基本数为开悟。如果你能无相,明白这个世界的始和终,其实你已基本开悟了。人生就像一场梦,从生出来到死就像做梦一样,这场梦结束了就是无相。还有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戏”,戏有开始就有结束,结束之后还有相吗?就是这么简单。又如:做布施,如果不说出来,就是无相布施,如果说出来,就是有相布施。

开悟人生,活着要把这个人生开悟,能无相就接近开悟了,怎样开悟人生呢?就是要无相,你把人生一切看得都像没有一样,很平淡,什么都可以有,什么都可以没有,师父给你们讲一句话,要经常想一想,一切自然来,一切自然去。已经到来的什么灾呀,难呀,喜呀,乐呀等等,来了就来了,都是很自然的来,但是去了也是很自然的去,这就是无相。

我的一位朋友,夫妻关系不好,我对他太太说:你老公天天在台上表演,你是观众,你就冷眼旁观看他表演,演到最后总有剧终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跳到台上去和他一起表演呢?你为什么迫不及待地把舞台上***的东西,以为是真的,还要跳上去和他斗,和他闹,到了最后你和他一样的愚痴,他是***的,你也是***的,你能得到真的东西吗?

你把***的东西遮住你真的东西了,所以***到真时真亦***。开悟人生表面上听起来是我悟出来了,如果有人说“师父我开悟了”,这话是***的。真正开悟的人不会说“我悟出来了”,你悟出来了,讲出来了就是没开悟。开悟人生之后的象征,不能称为完全的开悟。人生的象征,世间的象征,因为本身这个象征,开悟人生本身就是空的,当你真正明白这个空的时候,你还会说:“噢,我原来研究出来了,这里面全部都是空的”,不用研究,本来就是空的。

你认识到这个悟性,觉得自己开悟了,就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人间就是一场梦,一场戏,都是空的,一切都是梦幻***的,当你走了,一切都不存在了,悟本身就是境界的提升。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出来了道理,释迦牟尼佛的悟,绝对不是我们凡人的悟,他是佛菩萨的悟性,他悟出的是本性。而我们人间悟出的道理是表面现象,例如:噢,原来他对我态度这么不好,是因为我讲过他不好。

佛法是深奥的,但是深奥的东西一定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就像师父现在教授你们的佛法是深奥的,但是用最简单易行的修行方法来教授你们,开导你们。如物理学、数学,当研究到一定程度时,一定有公式可以填进去,填进去之后,你就成功了,你没有必要把前人研究出的东西,如公式、定律等再重新研究。

愚者的心,是在嘴上;智者的心,是在胸腔里。一个很愚痴的人,他的心是在嘴上喜欢乱说话,而有智慧的人,他的心是放在胸腔里,而不是放在嘴上。

购买太多不需要的东西,乱花钱,你慢慢就会买不起你所需要的东西。师父把这句话引申来给你们讲,经常看一些不需要看的书,就看不进真正让人受益的书。你看了那些不该看的书,怎能看进正法的书。如果听了许多杂七杂八迷信的东西,就听不进真正的佛法了。

对于自身,生活中带来的不幸,你挂念越久,想得越多,伤害的力量就越大。你把那些不该想的事情,不幸的事情,一直挂在心里,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力量就越来越大。

当一个人有点开悟时,要多看引导你开悟人的文章。尤如多看师父给你们徒弟的开示。当你开悟之后,再去看菩萨的***,看所有的文章时,他就不会迷失方向,就成为真正的开悟。也称相应开悟。

师父救度的是众生,传授的佛法是普通大众都能接受的,言简意明,只要按照师父的法门好好修,一定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多看师父过去开示的文章,每一句话都会相应这个开悟的人。当你开悟的时候,你学佛的每一句话都是开悟的,所看到的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求"有相无心相自灭,无相有心相自生"解释

其意思是说:一个人所表现的外在吉凶相貌、神态,是可以随着这个人的心念转变发生变化的。

出处释义

而这种观点,也被我国古代许多相学家所肯定。如宋初的陈抟在《心相篇》中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斯言虽简,实入伦纲领之妙。”陈抟并据此推出:“未观形貌,先相心田”的学说。

清代的陈钊也在《相理衡真》中讲:“相有更变,心之所向,而相从之以变……”

扩展资料:

内在含义

相貌是表情的凝固。一个人的相貌、神态,与他所处的环境、心情是分不开的。

德国自然科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神态甚至是不由自主地与内心活动相伴相随,它是由于经常的重复逐渐成为的固定面容。”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秀美敏捷的外表是岁月刻画的结果,由于脸部无数次飞快地收缩舒展,便表现出性格的特征”。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讲:“由于不同的人会频繁使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结果会使某部分肌肉发育增强。而脸部的一些纹路正是因为肌肉力惯性的收缩,才会变得更加明显。”

相由心生,相由心变。

***如说一个人在当前已经有了凶恶的面孔,可是,他在今后经常能发起慈悲之心,相信他那凶相在不久就会转变成吉相;

反过来讲,即使有些人在如今还是满脸福相,但他不知行善积德,并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么他的福相也会在不久消失。

所以说,我们如要想拥有一个较好的相貌,那么你在平时就要注意修心养性、多做善事。

另外,在生活中还要有一个平和、愉快的心态。即使我们原本长的并不十分漂亮,但叫别人看见也很舒心。

百度百科-有心无相

这句话体现了“一切唯心造”或说“万法唯识”的思想。从唯识宗的教义上说:我们所认识的一切都是通过意识加工过的,我们感知的世界,其实都是留在我们意识的中一个影像。所以我们活在一个影像的世界里。佛门有句话最直白,那就是“观心别业”。比如一钵水,我们人道众生看了,是流动的液体,可以饮用或洗漱。饿鬼道看到了的水是脓血,修罗道看水是眼泪(长期战乱),地狱看到的水是火焰或是劫灰,天界的仙人看到的水是如琉璃般的美丽,可用意念变成任何形态。鱼儿看到的水,就如同看到了家一样。所以水本身没有定性,只用心的差别而已。同样世界没有固定的形态,不同的众生看世界各各不同,唯心有差别。

佛门修行究竟的法门是无为法,所以不以意识对事物分别,对人我分别,即有我执,对人与世界分别就产生法执。人的别一个认识是由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四分组成。这里说见分即是指认识的作用,相分即是意识作用后留下的影像。一切相都是由心分别产生,如果起心分别,不论有相无相还是相,所以说:“无相有心相自生”。如果心不起分别,达到无心的状态,即第六意识不起现行,那么自然就处于平等状态,无差别的状态。一切相皆由幻心而生幻象,幻心灭幻象亦不存,所以说“有相无心相自灭。”《楞严经》说得好:“狂心不歇,歇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