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复整妆 湖复靧面_山复整妆,湖复颒面修辞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8 0
  1. 张岱《西湖七月半》
  2. 西湖七月半 译文
  3. 小船文言文
  4. 古代咏雪的诗句
  5. 李白的个人简介
  6. 香气飘来的文言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口枭”通嚣)呼嘈杂,装***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族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注释 西湖:即今杭州西湖。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山复整妆 湖复靧面_山复整妆,湖复颒面修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岱《西湖七月半》

1. 文言文 白夜泛舟 翻译

你说的这一段白夜泛舟,也叫月夜泛舟,是从明代小品文***张岱的名作《西湖七月半》中节选出来的一段,全文的原文及翻译如下,请参考。

另有几个练习题的答案也一并附录于后!西湖七月半 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变,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1.注音 浅斟(zhēn ) 匿影(nì )2.解释加括号词 箸:筷子。纵:使……随意行驶。

惬——舒适,愉快。 3.翻译句子 (1)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先前那些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的人出来了,藏在树下的人也出来了。(2)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歌友们来了,有名的歌妓也来了,酒杯的筷子也安放好了,音乐和歌声一齐发出。4.文中描写盛夏西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这些句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翻译: 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

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 *** 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

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

我们这些人。

2.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原句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明张岱《西湖七月半》译文我们这些人放船任行,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附录原文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族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3. 文言文翻译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淮阴城里一个年轻的屠夫辱骂韩信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内在是个胆怯的人!”大家都羞辱韩信说:“你确实不怕死,就刺死我;不是不怕死,就从我胯下爬出来。”当时韩信认真的看了很久,俯卧于地爬过那人的胯下,然后趴在地上。周围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怯。

(为楚王后)韩信回到淮阴,……召唤侮辱自己让自己从胯下穿过的年轻人,让他担任楚国的中尉。韩信对文官武将说:“这个人是个壮士。从前侮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杀了他也不能出名,因此忍辱,这才有今天。”

史记.淮阴侯列传

4. 曹绍夔捉怪 文言文翻译

出处:(唐) 刘餗 《隋唐嘉话》

原文: 曹绍夔为太乐令,享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云,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翻译: 曹绍夔任太乐令,在北郊举行祭祀。监督祭祀的御史对曹绍夔心怀不满,想借用音乐演奏不和谐来加罪于他,于是乱敲钟和磬,让曹绍夔说出乐音的名称来,曹绍夔竟然都说出来了,没有一个错误,因此御史反倒佩服起曹绍夔来了。

洛阳有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罄钟,每天时常自动的发出声音。和尚认为有妖怪·,他因为害怕而生病。寻求有法术的人使用各种方法来禁止罄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禁止。曹绍夔与和尚是好友,来看望他的病况,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罄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安排饭食,我一定帮你除掉它。” 和尚虽然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款待他。曹公吃完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罄钟上几个地方锉了几下,罄钟的声音就不再响了。和尚追问这样的原因,曹绍夔说:“这个罄钟和前殿斋钟振动的频率相同,敲击斋钟这个罄钟就相应响了起来。”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谢谢~

5. 关于语文口技文言文的翻译

课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原文有删改)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在厅堂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让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各位宾客相聚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中醒木被拍了一下,在座的宾客都静悄悄地,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客人们)远远地听见了从深深的小巷中传出的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说着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妻子轻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一边含着 *** 一边哭,妇女又哼唱着,拍着他哄他睡觉。

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这时候,妇女用手轻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 *** 的啼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

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了脖子,偏着头看,微微笑着,暗暗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的声音响了起来,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了下来。

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的声音。宾客们的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起火了!”丈夫起来高呼,妇女也起来高呼,两个孩子一齐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在哭喊,成百上千只狗在吠叫,当中还夹着噼里啪啦的声音和房屋倒塌的声音,火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还夹杂了成百上千呼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着火了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声音,抢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一切救火时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在这时候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哆嗦嗦,几乎想要抢先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部消失。

撤掉屏风看里面的东西,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少(shǎo )顷 犬吠(fèi ) 呓(yì ) 语 夫叱(chì)大儿声 觉(jué) 夫齁(hōu)声起中间(jiàn)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jī)欲先走 注释: 善:擅长,善于。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罢了。

团:聚集。 少顷:一会儿。

哗:喧哗。 但闻:只听见。

但:只。闻:听见。

然:。的样子。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

犬吠:狗叫(声) 遥:远远地。 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哈欠,伸懒腰。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紧接着。 啼:大声哭。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是:这 叱:大声呵斥。

一时:同时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

备:具备。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绝:极。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 作作索索:拟声词,老鼠活动的声音。

倾侧:翻倒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意:心情。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俄而:一会儿。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

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形容声音之杂。 虽:即使。

名:说出。 于:在。

是:这。 奋:张开。

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哆嗦的样子。 几:几乎。

走。

6. 文言文 笑蕖的翻译 急~~

你把名字打错了,是芙蕖。。!!!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西湖七月半 译文

张岱《西湖七月半》赏析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中都有所表现。其中袁宏道、张岱的作品历来为人所称好。

小品文之为小品文,除掉短小,一是要有散文的品格,一是要有高尚的品位。比诸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的质量标准显然要求得更高。如果没有值得品味和赏鉴的意义,而只有取悦于人的特点,便算不上真正的小品文。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是小品文的典范。以下就从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来谈谈该文。

一、主要内容

今诗人卞之琳有诗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岱游山玩水,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还不忘观察游山玩水之人。《西湖七月半》主要描写的,不是自然风光的美丽,反而侧重刻画赏景之人。文章专注于游人,把他们的情态刻画得生动逼真。这里表现的已经不是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

在作者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这五类人都成了作者眼中的风景。

一般人游西湖,都是选择在白天,“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只有那些附庸风雅之人,才在夕阳西斜的时候出城。这些人也多是达官贵人,他们成群结队,急于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如梦魇和呓语;在喧闹中,人像聋哑了一样,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这种热闹是暂时的,待他们尽兴以后,便散得灰飞烟灭。

前四类人都是不会赏月的故作风雅的人,真正赏月的,在人群散去的时候,才停舟靠岸,“呼客纵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月色、青山、湖水、荷花,一切宁静而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赏月,才是真名士追求的情趣啊!庸俗和高雅,喧哗与清寂,前后作了鲜明的对照。

二、思想感情

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

中国传统是在八月中秋赏月,七月半赏月,无论是风雅还是热闹程度都不及八月半。我们知道,七月半在民间也被称为鬼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晚明时,杭州西湖的各大寺院这天晚上都要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七月半晚上,杭州人去西湖夜游的也是很多的。《西湖七月半》是追忆过往之作,作者是文雅之士,不写八月赏月,却写七月,其实也是其心情的写照。

张岱生活在明晚清初。他的家世颇为显贵的。高祖张天复嘉靖廿六年进士,官至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状元,官至左谕德侍经筵;祖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视学黔中时,得士最多;父张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鲁王好神仙,他却精导引术,君臣之间,甚是契合。张岱一生,以甲申年(14)为界限,迥然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前则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谲谑,书囊诗魔。”声色之好,耳目之娱,无所不用其极。生活的鲜活乐趣,生命的切肤欢娱,他以身自任,糜不知返。在后则为亡国之民,破家之子,“山厨常断炊,一日两接淅”,凄风苦雨,飘零人间四十年。

他一生坎坷放荡,不羁之中却自有真性情,高格调,综观其书其文,少有夸饰语,更少伪词,少惺惺恶态。他交友主张“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作文更不会如附庸风雅之徒,沽名钓誉之辈,故做惊人语。明末,他和王思任祁彪佳,并称晚明"三才子",不但才气相类,而且私从甚密,人格相伯仲。张岱还与祁家兄弟多人,堪称莫逆。明王朝灭亡之后,王思任誓不朝清,绝食而死;祁彪佳于清军破山阴后,留下"含笑入九泉,浩气留天地"的《遗诗》,投水身亡。昔日的挚友已成阴间之鬼,只有他一人苟活于世,七月半,其实也含缅怀故人之情。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更多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艺术特色

《西湖七月半》以一种诙谐的手法,写出了游湖的五种人,他们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作者开篇就点明了人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接着就以三言两语的笔画勾勒出五种形态各异的人,写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惟妙惟肖。“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形象地将市井闲徒的特征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心于昔日繁华生活的怀旧情绪。

这些游玩之作,富有作者的生活化、个人化情调,显得清新自然。《西湖七月半》属于追忆之作,描摹西湖游人的情态,烘托出繁华热闹的生活气息。五种人,基本上涵盖了社会上形形的不同类别,从达官贵人到市井无赖,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湖上是“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拥挤不堪;耳畔则“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喧闹难耐。俗人看月只是“好名”,其实全然不解其中雅趣的旨意。接着,作者由动入静,描写了文人雅士,趁俗人散去后,才邀约三五好友名妓,在月下同坐。此刻轻歌曼舞,美酒千杯,佐以如镜明月、清秀山水、幽香荷花。环境的优雅,映衬出作者等诸人情怀的高雅。一俗一雅,两相对比,褒贬不言自明,将作者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颇见功底。这篇小品,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诸如“明为看月而实不看月者”、“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等语,饶舌一般,富有韵味。“轿夫擎燎,列俟岸上”、“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盛会”等语句,含带调侃嘲讽口气。前者以轿夫之克尽职守,认真其事,反讽其侍奉的主人实乃“好名”而已;后者则可以从“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的描述中,见出“速舟子急放断桥”,不过是赶凑热闹,对于“看月”并不真正在意。三言两语中,便点画出了这些人的庸俗。

张岱拓展了小品文的表现领域,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到他手中无不各臻其妙,而且获得一种表达的自由。

--------------------------------------------------------------------------------------------------------------------------------------------------------------------

id="id3">小船文言文

从“吾辈始舣舟”开始的译文如下: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

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

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原文: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出自:明代张岱《西湖七月半》

扩展资料:

“吾辈始般舟近岸”这最后一段从前面第三人称的叙述,突然转为第一人称的“吾辈”,叙述角度变换了,加强了主观的抒彩。“始”字,很可玩味,表示喧闹嘈杂的场面一告结束,西湖恢复了宁静安闲的本貌,湖山美景即开始属于“吾辈”,“吾辈”也就开始登场了。

“断桥石瞪始凉”,这个“始”字,则表示被人踩热的石阶也刚刚退烧,恢复平静,这是一种外化了的心理感受。“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三句,则写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唯“此时”才能有此感受。

一规圆月,如新磨之镜,清光格外皎洁可爱;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妆打扮,益发显得容光照人。此时,对景畅怀,与客纵饮,“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浅斟低唱者”即前文所写之第三类人,大醇小疵,还算有赏月雅兴;

“匿影树下者”则为第五类清雅之士。五类人中唯此二者独留,故与之声气相通,有共同语言,拉来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著安,竹肉发”,这四个短句,写相得共赏之乐,节奏欢快,心情亦极欢快。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写通宵盘桓,兴尽方散,与前文众人游湖匆匆聚散恰成对照。兴尽而散,却并不急于回城,而复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

可见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一被俗人点污,则一无可看;一成为雅人的世界,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此文写人物场景,极纷繁复杂,而又极有条理。五类人物,两种场景,写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其观察之深人细致,笔墨之精练老到,确实令人佩服。

行文错综,富于变化,转接呼应,均极自然。开头奇警峭拔,结尾则韵味悠长,全篇运用对比映照,严于雅俗之分,而又妙在不作正面按断。

百度百科-西湖七月半

古代咏雪的诗句

1. 文言文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糊涂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氓(méng ):老百姓。 咸:都。 善:同擅,擅长。 暴:暴涨。 绝:渡过。 济:渡河。组词:救济。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 后:落后。 怠:疲乏。 侣:同伴。 去:丢弃,放弃。 且:将,将要。 腰:腰缠。 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湘水:湖南境内的湘江。

寓意

讽刺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丢掉钱财的人。同时也讽刺了那时的社会十分黑暗,官民爱财胜过爱命。

2. 如何把冰心的纸船翻译成文言文

纸船——寄吾母

冰心

吾未尝肯弃纸张,

留存之而叠船儿 ,

从舟上抛而至海。

被天风吹至舟窗有之,

被海浪打湿而沾于船头有之。

吾仍不灰心之每天之叠船,

希冀有船流之吾所愿之地。

倘吾母梦中看见一只小白船儿,

勿讶它无端入您梦,

你至爱之女含泪叠就,

穿越万水千山,承载满船爱和悲哀归去吾母也。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3. 文言文翻译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4. 哀溺的文言文解释

哀 溺 文 序

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5. 文言文 白夜泛舟 翻译

你说的这一段白夜泛舟,也叫月夜泛舟,是从明代小品文***张岱的名作《西湖七月半》中节选出来的一段,全文的原文及翻译如下,请参考。

另有几个练习题的答案也一并附录于后!西湖七月半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变,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1.注音浅斟(zhēn ) 匿影(nì )2.解释加括号词箸:筷子。纵:使……随意行驶。

惬——舒适,愉快。 3.翻译句子(1)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先前那些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的人出来了,藏在树下的人也出来了。(2)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歌友们来了,有名的歌妓也来了,酒杯的筷子也安放好了,音乐和歌声一齐发出。4.文中描写盛夏西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这些句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翻译: 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类来看。

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一类,也坐着船,也有音乐和歌声,跟著名歌妓、清闲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箫笛、琴瑟之乐轻柔细缓,萧管伴和着歌声齐发,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别人看他们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 *** 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

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

我们这些人放。

李白的个人简介

1、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3、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4、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大须《暮雪》

5、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6、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7、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9、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0、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11、莫待墙阴暗老。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12、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13、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14、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清江《送赞律师归嵩山》

15、歌云坠、依然惊觉。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16、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吴文英《无闷催雪》

17、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18、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张孜《雪诗》

19、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20、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1、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惠洪《题李愬画像》

22、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姜夔《钓雪亭》

23、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24、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25、谩道广平心似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6、梦十里、梅花霁雪。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27、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28、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刘克庄《木兰花慢渔父词》

29、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

30、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

31、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32、遥相望、含情一笑。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33、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34、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35、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36、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7、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38、少年何事负初心?泪滴缕金双衽。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39、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40、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41、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42、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43、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4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45、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46、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47、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48、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吴文英《无闷催雪》

49、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50、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彭元逊《六丑杨花》

51、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52、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温庭筠《拂舞词》

53、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吴文英《无闷催雪》

54、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55、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56、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阴铿《雪里梅花诗》

57、望断江南音信绝。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8、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59、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60、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61、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62、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63、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春思淡,暗香轻。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65、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66、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

67、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吴文英《无闷催雪》

68、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高观国《解连环柳》

69、记得旧时,探梅时节。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70、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71、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72、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李白《千里思》

73、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7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5、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76、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萨都剌《上京即事》

咏雪的抒情诗句

1、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2、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3、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4、虽是一般,惟高一着。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望断江南音信绝。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6、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7、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8、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9、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10、雪絮雕章,梅粉华妆。贺铸《画眉郎雪絮雕章》

11、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2、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13、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姜夔《钓雪亭》

14、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王建《寄旧山僧》

15、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李白《千里思》

16、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17、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18、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清江《送赞律师归嵩山》

19、称琴边月夜,笛里霜晓。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20、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21、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22、东风度、咫尺画阑琼沼。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23、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24、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25、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26、红欲断、杏开素面。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27、记得旧时,探梅时节。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28、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29、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30、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31、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32、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33、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34、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35、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萨都剌《上京即事》

36、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37、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史达祖《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38、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39、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40、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41、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刘商《赠头陀师》

42、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惠洪《题李愬画像》

43、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芷珠宫阙。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4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5、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46、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陆文圭《宿迁道中遇雪》

47、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48、梦十里、梅花霁雪。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49、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0、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51、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

52、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53、谩道广平心似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54、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5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56、常记鲒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王以宁《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57、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58、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59、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

60、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邓廷桢《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61、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吴文英《无闷催雪》

62、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6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朱彝尊《出居庸关》

65、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66、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咏雪诗词

咏雪诗词

1、《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2、《咏雪》

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3、《子夜四时歌》

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4、《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野次喜雪》

李隆基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每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8、《咏雪》

裴子野

飘洒千里雪,倏忽度龙沙。

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

9、《学刘公干体》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0、《喜雪》

李世民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11、《鹧鸪天雪》

韩元吉

山绕江城腊又残。朔风垂地雪成团。

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烟杳渺,路弥漫。千林犹待月争寒。

凭君细酌羔儿酒,倚遍琼楼十二阑。

12、《水调歌头雪》

袁去华

云冻鸟飞灭,春意着林峦。

姮娥何事,醉撼瑞叶落人间。

斜入酒楼歌处,微褪茅檐烟际,

窗户漾光寒。

西帝游何许,翳凤更骖鸾。

玉楼耸,银海眩,倚阑干。

渔蓑江上归去,浑胜画图看。

三嗅疏枝冷蕊,索共梅花一笑,相对两无言。

月影黄昏里,清兴绕吴山。

13、《蝶恋花观雪作》

吕胜己

姑射真仙蓬海会。驭气乘龙,作意游方外。

冬后翦花飞素彩。腊前陨璞抛团块。

幂幂绵云相映带。川谷林峦,混一乾坤大。

白玉装成全世界。江湖点染微瑕颒。

14、《清平乐咏雪》

程垓

疏疏整整。风急花无定。

烛照筵寒欲凝。时见筛帘玉影。

夜深明月笼纱。醉归凉面香斜。

犹有惜梅心在,满庭误作吹花。

15、《如梦令雪》

张□

人在骖鸾深院。误认落梅疏片。

零乱舞东风,云淡水平天远。

帘卷。帘卷。飞上绣裀不见。

16、《南乡子春雪》

张□

翠袖怯春寒。对雪偏宜傍彩阑。

弱骨丰肌无限韵,凭肩。共看南窗玉数竿。

羔酒莫留残。更觉娇随饮量宽。

小立妖娇何所似,风前。柳絮飞时见牡丹。

17、《菩萨蛮喜雪》

郭应祥

当年瑞雪多盈尺。今年仅有些儿白。

天欲兆丰年。须教趁腊前。

南枝初破萼。风味浑如昨。

快与泻银瓶。寒醅醉易醒。

18、《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

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着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19、《龙吟曲雪》

史达祖

梦回虚白初生,便凝冷月通窗户。

不知夜久,都无人见,玉妃起舞。

银界回天,琼田易地,晃然非故。

想儿童健意,生愁霁色,情频在、窥帘处。

一片樵林钓浦。是天教、王维画取。

未如授简,先将高兴,收归妙句。

江路梅愁,灞陵人老,又骑驴去。

过章台,记得春风乍见,倚帘吹絮。

20、《清平乐申中吴对雪》

卢祖皋

朔风凝沍。不放云来去。

稚柳回春能几许。一夜满城飞絮。

羊羔酒面频倾。护寒香缓娇屏。

唤取雪儿对舞,看他若个轻盈。

21、《木兰花慢赋雪》

卢祖皋

洒窗声未定,怪襟袖、峭寒欺。

渐邑界空明,山河表里,玉幻琼移。

天边占春最早,万花中、不遣一尘飞。

清想吟鞭瘦倚,醉怜歌锦红围。

谁知。未去心期。慵酒更慵诗。

算可人惟有,光浮茗碗,香浸梅枝。

长安又惊岁换,笑吹来、空点发成丝。

一舸沧江浩渺,几回归梦参差。

22、《蝶恋花北津夜雪》

刘学箕

灯火已收正月半。一夜东风,吹得寒威转。

怪得美人贪睡暖。飞瑛积玉千林变。

道是柳绵春尚浅。比着梅花,花已都零乱。

漠漠一天迷望眼。多情更把征衣点。

23、《贺新郎再韵赋雪》

刘学箕

晓听儿曹说。道前村、疏梅莫与,蔽萧缠葛。

急与呼童诛翦尽,趁此江天暮雪。

唤小艇、渔翁鹤发,凛冽寒风吹酒面,

与何人、共泛山阴月。

归浩叹,御琴瑟。

世寰恍惚山川别。

望琼楼、玉宇相映,烂银环合。

冰柱雪车新句就,不疗饥肠病骨。

奈野鸟、千山飞绝。

我笑书生贫亦甚,诵布衾、岁久寒如铁。

儿恶卧,踏里裂。

咏雪联句

咏雪联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

译文及注释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香气飘来的文言文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ur]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公元701—公元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 “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幼年时期,李白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其后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是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能够为权贵所容,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作品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考据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其父为任城尉。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又《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李白的生平和性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父李客(或谓真名不详,“客”是对外来者的泛称),不求禄仕而家境富裕,所以人们猜想他可能是一位巨商。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他自幼读书就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年轻时仗剑任侠,《与韩荆州书》云: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他还很早就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十八、九岁时,李白曾隐居于戴天大匡山,并从赵蕤学。赵蕤是个以“王霸之道见行于世”(孙光宪《北梦琐言》)的学者,所著《长短经》十卷即主经邦济世的事功之学。李白二十岁遇到苏颋,又深得这位“朝廷大手笔”、文章巨公的赞赏。***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从峨嵋山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郧城(今湖北安陆)。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在江陵遇到他,夸许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大鹏赋·序》)。***十五年,他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三年后,即***十八年(730),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那时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别馆就设在终南山,常有文人雅士(其中包括王维、储光羲等名诗人)去作客。李白结识了这位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二十年(732)夏,李白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二十四年,又举家东迁,“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他在寓居任城时,曾与孔巢父等人会于徂徕山酣饮纵酒,人称“竹溪六逸”。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由于玉真公主的荐引,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这位傲岸的诗人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他就开始遭到谗毁,“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玉壶吟》),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险恶处境的写照。天宝三载春,李白被放还乡。这一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但却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远别离》等诗中,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在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当涂、金陵、溧阳一带。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当时诗人正陷于“世人皆欲杀”(杜甫《不见》)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至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色彩的一生。有《李太白集》。

李白生平浪迹天下,而大起大落的身世遭遇又使他广泛接触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鲜明的个性就是在充分吮吸时代气息的基础上形成的。李白自年轻时就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他具有很强烈的任侠作风: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年轻时“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接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喜豪饮纵博,又精于骑射。他不屑于走一般士子由科举入仕的常轨道路,而希望一举成就大业。他又不无虔诚地求仙学道,***药炼丹,独孤及说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送李白之曹南序》)。甚至,他还从山东尊师高如贵受道篆,履行了正式成为道***的仪式。他对排难解纷的策士颇为倾心,有纵横家的气派,崔宗之说他“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赠李十二白》)。《新唐书·文艺列传》也说他“喜纵横术”。总之,“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而上述各个方面,又正是盛唐时代社会习尚和文化精神的显著特征所在。因此,李白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当代人们所心仪的人伦风范。例如为了一瞻李白的丰***,任华、魏万不远千里追踪相从;“四明狂客”贺知章一见李白,惊呼为“谪仙人”,解下随身所佩的金龟相赠;门人武七则甘愿赴汤蹈火,越过安禄山叛军的占领区至东鲁接回诗人的子女,等等。李白的诗歌正是通过他的个性投影,折射出时代的风容神***,从而成为盛唐的最强音的。

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对乱世英雄致以礼赞,当然不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因为通过这类人物,诗人更能够抒发自己“心雄万夫”的气概和热情,表现在历史中建立辉煌功业、积极创造自我价值的人生愿望。同时,这也成为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心迹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识是如此强烈,当遇到现实生活中丑恶力量的阻梗时,他的愤怒和抗争也表现得格外强烈。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李白的个性之活跃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鸣皋歌送岑征君》)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古风》之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在天宝末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下,李白又把反权贵和广泛的社会批判联系起来。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轻蔑: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在《书情赠蔡舍人雄》、《古风》第五十一、《登高丘望远海》等诗中,李白甚至借古讽今,对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锐的斥责。

总之,可以说他把唐诗中反权贵的主题发挥到了淋漓酣畅的地步。任华说李白“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杂言寄李白》),这种在权贵面前毫不屈服、为维护自我尊严而勇于反抗的意识,是魏晋以来重视个人价值和重气骨传统的重要内容,李白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秀传统而成为诗坛巨星的。

李白的诗歌充满热烈的人生之恋。他的诗往往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襄阳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浓酒使诗人心醉,这当然不是说生活中没有悲哀和痛苦,但诗人的乐观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所谓“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之四),就是他旷达心态的写照。他的《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写失路的忧愁,也没有丝毫寒促蹇涩的危苦之词,诗中出现的黄河、太行、海上、日边等意象,以及拔剑四顾的雄姿,扬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着壮美的情***。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独,如《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我以文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例如他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他笔下的山峰高耸峻拔,峥嵘奇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例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寻阳送弟昌岠鄱阳司马作》);“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这些诗以明朗纯净取胜。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例如他初出蜀时写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豁然开朗的开阔处着笔,写出了一个初上征途的青年富于展望的

1. 文言文中表香味的字有哪些

一、苾:蔚蔚丰秋,苾苾香秔。——南朝·谢灵运《山居赋》

白话译文:草木茂盛如丰收的秋天,似芳香芬芳的梗草。

二、芬:芬馥肸蚃。——西晋·左思《吴都赋》

白话译文:芬芳香气如瀑布倾泻。

三、芳:芳菲菲其弥章。——战国·屈原《离骚》

白话译文: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四、馨:其德足以昭其馨香。——春秋·左丘明《国语》

白话译文:它的道德足够表现出显著的芳香。

五、臭: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战国·孔子《易·系辞上》

白话译文: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

2.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原句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明张岱《西湖七月半》

译文

我们这些人放船任行,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附录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族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3. 因为有一股清淡的香气飘过来,怎么写诗句

李清照的咏桂词,共有《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这三首。虽然数量远不及咏梅词多,而且都是小令,然而这三首咏桂词,对于作者审美理想的体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来看第一首《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此词赞美桂花金黄的色泽,轻而小的花朵,层层的碧叶,沁人心脾的芳香。虽然桂花不像月季、牡丹那么显眼,但那缀满枝头、含而不露的潇洒风度,是其他花所不及的。作者不仅赞美她的“形”,而且赞美她卓然的“神”。转而写梅花,梅重重的花瓣,与桂相比,竟显得庸俗了。这样就衬出了桂花。结句是说,不仅桂花的形态超群,其芳香更是浓烈袭人,致使愁人幽远的梦境被“熏”破。不直说花香,而说香气能熏破梦境,桂花之香自现。这样把桂花和人联系起来,更加情味盎然。这种写法,正是作者推崇精神力量的体现。

下面这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是李清照咏物精神的绝佳范例之一。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在这首词中,作者处处从难小事着眼,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的生活,描写白天里室外的景物;然而最后两句,笔锋突然一转,直指桂花精神。“蕴藉”二字道出了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又指明含蓄的香气,对于花小淡黄,芬芳徐吐的桂花来说,二字可谓形神兼备。对桂花香气的赞美与前面咏梅词一脉相承。全篇并没有直接赞美桂花之辞,甚至可以说,没有后两句,我们无从得知咏桂。它的出场看似是意料之外,然而我们从李清照的咏梅词中知道她对香气甚是偏爱,因此馨香徐吐的桂花的出现本在情理之中。

再看后两句的内容,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是花终日向人,把桂花写得伤感多情,仿佛它知道作者病中寂寞,有意来陪伴。这种精神上的安慰,又是对作者物我统一,超然于世的回馈。

在某种意义上,《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是李清照审美理想的宣言书。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 赞美“兰花香味优美”的文言文有哪些

赞美“兰花香味优美”的文言文有:《三月三日绝句》吴嘉纪 (明末清初) 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

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顾夫人画兰》 朱彝尊(清)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冯女郎画兰》 王士慎(清) 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

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墨兰》 石涛 (清) 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

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墨兰》 唐珙(元) 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

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扶影下湘南。《秋兰》 爱新觉罗.玄烨 (清)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爱新觉罗.玄烨 (清)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异芬。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爱新觉罗.玄烨 (清)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咏怀》 程 樊(清)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冬兰》 曹 寅(清)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兰花相关信息:概念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象征品格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

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

兰花香味 历来就有“香祖”、“王者之香”美称的兰花,是最受文人雅士推崇。兰香清醇袭远、持久、飘逸。

给人以无限的遐思。人们对于各种花的香味,各有偏爱,唯独对兰花的香味却是全人类共同喜爱的香型

据言,许多花香皆可人工合成,制成各种香水,唯有兰花的香味却是难以效仿。兰香,没有梅香的清冽,含笑的浓郁,桂花的醉人。

然而兰花的香味却是不定时,不定量地逸出,悄悄地地,她来了,从你的身边飘过,让你感到一阵清新,然而当你想要捕捉她时,她似乎已远云,如“幽灵”一般地出没,难以捉摸,故又有“幽香”的美称。“兰香不可近闻”其美妙之处恰在似有若无,似近忽远之间。

“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形象的描绘了兰香的这一特点。

正是这个特点,使得兰花的美得到了升华。我们欣赏兰花时,“兰花她不以其不而卑微,而是劲挺 立,竟然是神清气足,大气凛然,器宇轩昂,精神拌擞,俨然不可侵犯,她开得那么灵巧,那么认真,令人望而敬畏。”

(刘清涌《细叶兰,别有一番境界在其中》)形象地描绘了兰花的形态之美与崇高气质。在兰花带给我们视觉感官上的优雅美感时,其飘忽不定的幽香你袭来,渗入心脾,让我们产生了移情和联想,共的形神之美与香味之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突出了兰花的神韵之美,大大地加强了她的艺术魅力。

此时的兰花已不再是没有任何思想的自然之物,而是人的情感的寄托,是人格的写照。是“不因人而芳,不择地而长”的君子之花,是花与人,物与心的嵌合,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