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者,不敢放侈之意,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6 0
  1. 敢为天下先上一句是什么
  2. 柳杨拳祖训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3.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4.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5. 老子三宝的意思,解释一下
  6. 如何做到: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语出《道德经》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敢为天下先上一句是什么

[通行版原文]

俭者,不敢放侈之意,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⑤,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注释]

1、我道大:道即我,我即道。“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称之词。

2、似不肖:肖,相似之意。意为不像具体的事物。一说,没有任何东西和我相似。

3、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以上这一段,有学者认为是它章错简。

4、三宝:三件法宝,或三条原则。

5、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6、慈故能勇:仁慈所以能勇武。

7、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

8、器长:器,指万物。万物的首长。

9、且:取。

10、以战则胜:一本作“以阵则亡”。

帛书版原文

第三十二章?三宝(67)

天下皆谓我大,不宵①。夫唯大,故不宵②。若宵,细久矣③。

我恒有三宝之④:一曰慈⑤,二曰检⑥,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⑦。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检且广,舍其後且先,则必死矣⑧。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⑨。

①我:作者自谓,即老子。老子,为道的化身,故曰大。?“我大”通行本作“我道大”。?乙本作“不宵”,通行本作“似不肖”。至“夫唯大”以前甲本缺,从乙本补之。?宵:本义为夜也,与“肖”通,据语音名源,宵通小,为“小”;又义为相像,音为去声。《汉书·刑法志》:“夫人宵天地之貌。”後句甲乙本“肖”皆作“宵”。

句义:道之大,不似意识想像所比拟之小范围。

②句义:正因为其大无外,故不可以片面地用後天有为意识,仅仅单纯用智识的狭隘之小而揣度其大。

③细:微也,小也。通行本作“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句义:如若小,则又是“其小无内”地细微。

④宝:甲本作“葆”,含藏修真学诀义。葆通***“宝”。《史记·乐书》:“天子之葆(宝)龟也。”通行本作“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⑤慈:《说文》:“爱也”。帛书作“兹”,修真学象意选字,强调“有心为德不为德,无心之慈方为真”。後两段同。兹:《说文》:“草木多益”。兹、慈有一共同的异体字,即兹下加四点。

⑥检:本义为书匣上的标签,或题写目函。《广韵》:又检校也。有检查、检点、检讨、检索等义。又通“敛”,收敛,约束言行。此处指反省、检查自己的过失。通行本作“俭”。下同。

⑦广:《说文》:“殿之大屋也”。王筠《句读》:“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是曰广。”後句通行本作“故能成器长”。

句义:我因慈爱众生,无私无畏,所以果敢有力;由於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过失和不足,所以胸怀广阔博爱,能慈容包化同;不因私而逞勇於天下,故能成就德道事业的长久。

⑧“舍其检且广”一句甲本无,疑有遗漏,依乙本补之。通行本作“今舍其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

句义:由无私的“慈、检、後”而自然能够“勇、广、先”。如果舍公失去“慈、检、後”而言私欲的“勇、广、先”,则“勇”非其义,“广”非其德,“先”非其道。故必为取祸之道也。

⑨建:《说文》:“立朝律也”。《广雅》:建,立也。?如: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说文》:“从随也”。有好像、如同、如果,去、往,若等义。甲本作“女”。女,古通“汝”,亦通“安”(安之异体为女上有一短横,形极相近),通“如”(《集韵》谓如,古作“女”)。楚简本中“如”皆作“女”。?垣:筑墙围绕,护卫之义。通行本作“天将救之,以善以慈卫之”。

句义:天道所扶生确立者,必以慈爱关怀卫护德者生存发展。德者则以慈爱众生相印於天道,互为依存,循轨不逾。

个人理解

? 这里道出了老子管理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其实就是管理做人的一个标准,要想率领众人达成目标,就一定要持守这个标准,这其实就是符合道的规律的做法而已,如果不遵守的后果就是“死”,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做人首先的就是“为己”,只不过这里的“为”是指的“做为”的意思。

? 道的样子谁也说不出来,因为这个是客观存在却不能用后天的智识观察到的东西,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这个规律却客观存在在那里,所以老子捕捉到了这个规律,自己命名为“道”,所以这里所说的三宝就是在个人管理的层面做到的符合道的规律的三个方面。这个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一样适用,道不会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而消失变化,这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从几千年前开始就是这样,就好像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一样,这种规律永远都存在着,所以如何让我们的行为符合这个标准就非常重要,要做顺势而为的事情,不要有违天道的去做事,即使成功了也不会长久保持。

? 慈:是指的管理的态度,指的是发心,如果一个管理者是为了权力和利益去管理,没有慈悲的胸怀,不是为了部下的幸福去做事管理,那么就会不顾人的感受与能力,过分的提出要求,从而遭到失败。

? 俭:是指的对自己的物质欲望要克制收敛,不要过多的追求物质享受,去追逐利益方面的东西,这样你就会变得非常的胸怀宽广,不陷入利益纠葛的争斗之中,因为你的所求与别人的原本就不一样,那么自然也就会少争斗,规避祸端。

? 后:这里说的是“不敢为天下先”,其实这里所谓的不敢为天下先,说的是谦卑居下的这种态度,在老子的哲学里一直都倡导谦虚居下的处事态度,因为“少则得,多则惑”,那么谦下的这种态度更利于自省,更能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醒和冷静,这种思维方式是能帮助自己获取成功的。

? 所以你还会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消极避世的,讲述宇宙自然的玄幻哲学吗?很多人都没有细细品味过道德经这部经典,没有读经典之前切不可妄下定义,正所谓没有读懂理解,就不能随意评价指责,我非常喜欢《道德经》,这本书里诉说了一个在道的规律影响作用下,我们应该如何行事做人的道理,站在了管理的更高的角度来阐述这个学说理论,为的是天下苍生,造福万民,为的是天下之利,长治久安。所以我认为《道德经》是一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做人学管理的绝学,你觉得呢?

柳杨拳祖训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敢为天下先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句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其译为: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每时每刻,警惕自己与人家动比较心、竞争心的念头和让他人觉得自己厉害、不错的念头。要想戒掉它,就需要训练自己的自觉能力,并及时反省这些念头。

扩展资料:

在《老子》中,“不敢为天下先”凡见,皆在六十七章中。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成器长”中的“成器”,大器也,神器也。

“神器”在先秦指国家机器、国家***或江山社稷。因而,“能为成器长”就是可以成为天下之长即帝王。联系第七章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和第六十六章的“是以圣人之在民上也,必以其言下之;之在民前也,必以其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简本)来解读,“不敢为天下先”绝非保守退缩之义,而是只知无私奉献,不与人争名、与民争利,见名利就让的意思。这样做,必然得到天下人的真诚拥戴,反而能够成为天下王。

与“不敢为天下先”的涵义相近的,还有第七十二章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有些注家对此亦作了不当的诊释。有的译为:“敢十是死亡的道路,不敢十是生存的道路。”有的说:“老子是在提倡听天由命的活命析学。”

联系本章的具体语境,“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应释译为:“敢于违背客观规律而蛮干的,必定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勇于排除干扰,决不逆客观规律而行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必定会增加。”因而这句话根本就没有胆小怕事、保守退缩、提倡听天由命的活命析学的涵义。

百度百科-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原话是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

电视剧稍微篡改,不知道编剧意欲为何。

电视剧看看而已,如能引起对道德经兴趣

功莫大焉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音版

 天(tiān)下(xià)皆(jiē)谓(wèi)我(wǒ)道(dào)大(dà),似(sì)不(bù)肖(xiào)。

 夫(fū)唯(wéi)大(dà),故(gù)似(sì)不(bù)肖(xiào)。

 若(ruò)肖(xiāo),久(jiǔ)矣(yǐ)其(qí)细(xì)也(yě)夫(fū)!

 我(wǒ)有(yǒu)三(sān)宝(bǎo),持(chí)而(ér)保(bǎo)之(zhī)。

 一(yī)曰(yuē)慈(cí),二(èr)曰(yuē)俭(jiǎn),

 三(sān)曰(yuē)不(bù)敢(gǎn)为(wéi)天(tiān)下(xià)先(xiān)。

 慈(cí)故(gù)能(néng)勇(yǒng);俭(jiǎn)故(gù)能(néng)广(guǎng);

 不(bù)敢(gǎn)为(wéi)天(tiān)下(xià)先(xiān),

 故(gù)能(néng)成(chéng)器(qì)长(cháng)。

 今(jīn)舍(shè)慈(cí)且(qiě)勇(yǒng);

 舍(shè)俭(jiǎn)且(qiě)广(guǎng);

 舍(shè)后(hòu)且(qiě)先(xiān);

 死(sǐ)矣(yǐ)!夫(fū)慈(cí)以(yǐ)战(zhàn)则(zé)胜(shèng),

 以(yǐ)守(shǒu)则(zé)固(gù)。

 天(tiān)将(jiàng)救(jiù)之(zhī),以(yǐ)慈(cí)卫(wèi)之(zhī)。

 译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都说我德高望重,其实不然。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人会这样说了。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爱,能够维护众生,产生勇气;节俭,能够蓄精积德,能推至广远;不出人头地就反而能得到爱戴,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今天如果让我舍弃这三宝,则必死无疑。三宝中,以仁慈最重要。有了它,站则胜,守则固,天也将卫护他,并给他慈爱和温暖。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解释自古以来,凡是得到道的都发生了变化:天得道而明亮,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统治者得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解释天下万物产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产生于看不见的“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大型的器物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制作完成;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伟大的形象,往往形成于无形。大道隐藏在无名的事物之中。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解释道生一气混元,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万物都有背阴向阳的特性,阴阳二气在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解释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能克制天下最坚硬的物质。

老子三宝的意思,解释一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及译文是: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天下人能说道伟大,但它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握有三件,并一直保藏着。第一件叫仁慈;第二件叫做俭约;第三件是不敢身处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仁慈,所以我能勇武;有了俭约,所以我能慷慨;

不敢身处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要舍弃仁慈保留勇武;舍弃俭约保留慷慨;舍弃退让去争先;结果只能是走向死亡。仁慈,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在防守上就能坚固。天要救助谁,就像是用仁慈来保护他。

英语翻译如下:

The world says that the principle of Nature is great. But the principle of Nature is unlike anything concrete,it is invisible and shapeless. Just because it is great,it is invisible and shapeless. If it is like anything concrete,then the principle of Nature would ***ear very insignificant.

I h***e three treasures to hold in my hand and I keep all the time. The first is called charity;the second is called fruglity;and the third is that I dare not be ahead of the world. With charity,I can be br***e;with frugality,I can be generous;for daring not be ahead of the world,I can become the head of the nature.

Now,if l give up charity and keep br***e,give up frugality and keepgenerous,give up concession and keep competive,I would only to die. With charity,we can win the war;with charity,we can strengthen our defense. Whom does Nature help just like he is guarded with charity.

如何做到: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原文解释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解释:

慈,很多人都翻译成仁慈,慈爱。这种翻译过于狭义。其实老子的慈,实际上就是孔子说的仁,小则爱身边***,大则爱天地万物。这种爱与我们所说的感情上的爱又有区别,不是刻意的,而是万物自身都具有的。

俭,很多人认为就是勤俭、简朴。实际上老子的意思更接近于他自己所说的“朴”,接近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就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用,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看似无为而无不为。这个具体再往下做形而下的解释就比较复杂了,暂时打住。

不敢为天下先,解释起来,实际上老子自己在后面自己做的解释,例如“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老子没说出来,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要你为天下后啊,要做到不将不逆,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宝。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

扩展资料

其他解释:

三宝之首的“慈”,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体现了老子珍爱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够像珍爱自己的性命那样珍爱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赖他将天下交付于他。宽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

这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如果能严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为,宽容的对待他人,以德报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宝“俭”的根本在于养性。“俭”的原则是指人活于世应该多为他人着想。老子是想让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把“俭”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从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中获得幸福快乐,就能得到延年长寿之道。

三“不敢为天下先”为养心之道,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在于告诉世人要具有一个谦逊卑微的心态。只有谦逊卑微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启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老子三宝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敢不为天先下。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后舍且先,死矣。夫战以慈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 《道德经》

心想生老师解读:我三有宝,持而保之:我三有个宝贝,一直把这三个宝贝带在身上。

一曰慈:慈是喜乐。慈字上半部分是兹,下半部分是心。兹是在这里、当下的意思。慈就是当下心,当心下是乐的状态,是喜悦的状态。慈就是清净心、喜乐心、法喜心、和平心、如如不动心的;喜哀怒乐之未发的未发之中是就慈。一曰慈就是每个当下都是清净的心。

二曰俭:俭在外在的表征是俭朴、勤俭、节约。俭在内在是没有人欲的。外在很俭仆、很勤俭,但内在充满贪嗔痴慢疑,这样可一点都不俭。俭就是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了,自己已经很满足了。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是我知道自己是本自具足的,什么都不缺,还求什么呢?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会事事争先,不会逞强好胜,而是良知先行,我跟着走。任何事情我都问良知,应我该如何做。

相反的目标***行动,就是敢为下天先,是在规划、在要求。

不敢为天为下先是我不做目标***行动了,我只是跟着走顺流、顺漂其实这就王是阳明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良知是引发行动的开始,行动是完成良知的过程。知是行的发端,行是知的终端,这才是不敢为天下先。行在良知之前是为敢天下先,行在良知之后是不敢天为下先。这就是知合行一啊!

总结一下,如何做到: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呢?一曰慈,二曰俭就是格物致知;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就是知行合一。

古圣先贤的千金万典无不吻合了。

慈是存天理。

俭是去人欲。

存天理、去人欲就是格物致知啊!

所以啊!要想我们的生活奇迹不断,我们必就须先净化自己的心灵啊!

三宝如何持而保之?

案答:格物致知,知合行一。

一、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天下都说我的道大,似乎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正是因为道大,所以不像。如果像,就早已归为具体事物了。我有三件最珍贵的宝物,值得永久保持。一个是“慈”,一个是“俭”,一个是“不敢为天下先”。有了慈母的情怀,才能真正的勇敢;节俭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遇到利益不争先,懂得先人后己,才能成器、成长。现在的人舍弃慈母的情怀而炫耀勇武,舍弃节俭还奢求长久持续的发展,遇到利益争先恐后、一点都不退让,这是自寻死路!拥有慈母的情怀,自然是攻无不克,守无不固。如果天要拯救谁的话,一定是以慈母的情怀来守卫。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天下皆谓我道大”,他说,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很大,包括了中国先民传统所讲的“道”,“似不肖”,好像不大对。“夫唯大”,就因为太大了,大到没有边际,摸不着,看不见,“故似不肖”,所以好像不大对。大家笑我们这个“道”不像一个东西,讲不出一个道理来,听了半天,不晓得说些什么。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好在这个“道”什么都不像,如果这个“道”像一个东西一样,也就一点都不伟大了。***使这个“道”可以讲得出来,可以让人看得见,那老早就没有了,也就不是“道”了。

老子的“三宝”是什么?“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曰慈”,对人对事无不仁慈,而且要爱人,处处爱人,处处仁慈。“曰俭”老子说的俭,是指精神的消耗;言语、行为、时间都要节省,都要简化,话不要啰唆,要简单明了。“不敢为天下先”就应该为天下后,太后就没有份了,要恰为天下中,恰到好处。

“慈故能勇”,一个人真具备了仁慈、才能、大仁大勇,具有爱天下人的心,才有牺牲自我的勇气;“俭故能广”,因为能够简化,所以发挥起来更为广大。“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因为不想为天下先,凡事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能够成为“器”,成为一切事一切人的领导。

“今舍慈且勇”现在一般人没有真正仁慈的精神,舍弃了慈,只晓得好勇去侵略统治别人。“舍俭且广”,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但没道德,也没有简化,欲望更是越来越广越大。“舍后且先”,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死矣!”只有一个“死”字,这个时代就完了,“死矣”是老子对他当时的时代所作的批判。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唯有真正的慈悲,战争才不会打败仗,都是打胜仗的。仁慈是真教育,真爱护,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所以能“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不作战处于防御时期时,则是万众一心的坚固团结。“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一个人真到达了慈悲心充沛于内在时,上天便自然保佑你。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如果有功德却不以为有多大,那么福德会不可思量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天下之人都说悟道之人的功德很大,其实不是,道是***于背后的,它把形象隐藏起来,您没法模仿它,把它给复述出来。“夫唯不肖,故能大”的意思是,正因为它不显形,总是把自己放到背后,为大家做事,所以它的功德才大。“若肖,细久矣”,如果您总是觉得自己不得了,那么您的功德就会变小。

(2)得道之人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我”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恒有三宝”的意思是悟道之人有三个宝贝,“恒”是一直有的意思。

“一曰慈”,慈是对众生的,是利他;“二曰俭”是让我们放下自己的欲望、清空欲望,是对自己的“无我”;“不敢为天下先”是对无我利他的总结,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天下人之前,要先考虑众生的利益。

“夫慈,故能勇”,一旦您心怀慈悲,为大家着想,做事就可以勇于向前,因为您代表了大家的利益。“俭,故能广”,因为您把自己的欲望放下了,先考虑别人的利益,大家才都愿意和您合作,把大门向您打开,您的生意机会才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不敢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公司员工利益的前边,所以推举您为做事的首领。

(3)别把人生的模式设定为争夺

“今舍其慈,且勇”,意思是您舍弃慈悲之心,不为大家做事,不关爱大家,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且勇”,您还保持勇气满满的状态,这就糟糕了。“舍其俭,且广”,您舍弃了节俭,滋生了欲望,为了自己去争、去抢,您还想让自己的道路“广”,希望大家都向您敞开大门,这是很难的。“舍其后,且先”,您舍弃了谦让,一味地争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老子说,如果您以这种状态生活、工作,您就会“必死矣”。

三、我之体悟——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

这一章,老子具体总结了“道”该如何去用,最主要的就是掌握三件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我理解为“仁爱”;俭,我理解为“少私寡欲”;不敢为天下先,我理解为“不争”。

“慈”为何能“勇”呢?有一句话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因为一个人有仁爱之心,才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生发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因为这个人是有仁爱之心的,他无论做什么,大家也都会拥护他,协助他。所以才有“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俭”为何会“广”呢?庄子云“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人若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他的智慧一定很浅薄。只有从欲望中超脱出来,宁静思考的人,他的智慧才会广博,他才有可能理解自然,才有可能把握住人生。

“不敢为天下先”为何能“成器长”呢?“成器长”各家解释不太一样,有解释为成长的,有解释为领导的,我的理解也是类似于领导,是一种比较高的地位或者比较大的成就。我认为“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就是前文说的“不争”,因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三条,其实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不争”,其实就很难做到“俭”,做不到“俭”也很难做到真正的“慈”。因为人有私欲,才会去争,而一旦陷入争抢,脑子里的欲望和想法又会越来越多,情绪也会跟着不稳定。一个人满脑子都想的是自己,想着会不会有人害我,他又怎么可能做到对别人仁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