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回日,做人做世打一生肖_鲁阳指日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5 0
  1. 《中说》日课 (511~520)附录各篇
  2. 含十二生肖的成语

鼠目寸光(鼠)

对牛弹琴(牛)

虎虎生威(虎)

鲁阳回日,做人做世打一生肖_鲁阳指日是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守株待兔(兔)

龙腾虎跃(龙)

画蛇添足(蛇)

马到成功(马)

三羊开泰(羊)

猴年马月(猴)

鹤立鸡群(鸡)

狐朋狗友(狗)

人怕出名猪怕壮 狼奔豕突 (猪)

===========================

关于鼠的成语

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形容仓皇乱逃

罗雀掘鼠:

①谓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②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猫哭老鼠:

喻***慈悲

《形容怒气、冤气极盛。牛、斗,牵牛星和北斗星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如牛负重:

比喻负担沉重

散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虎党狐侪: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龟毛兔角:

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

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

①《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关于龙的成语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龙雏凤种:

指帝王后裔

龙德在田:

《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雕凤咀:

喻辞藻之美

龙断可登: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龙飞凤舞:

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飞凤翔:

①有王者气象

龙盘凤逸:

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虎踞:

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龙蟠凤翥:

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蟠虎伏:

雄踞貌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虬结:

犹言旋绕纠结

龙潜凤***: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潭虎窟:

犹言龙潭虎穴

龙潭虎穴:

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韬豹略:

指兵法

龙腾豹变: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跃:

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指帝王之相

龙阳泣鱼:

《,世禅雕龙。”后因以“禅世雕龙”谓文章世代相传

蝉蜕龙变:

犹言蝉蜕蛇解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车水马龙: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乘龙佳婿:

比喻好女婿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打凤牢龙: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刻绘的龙凤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风从虎,云从龙: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蛟龙擘水:

蛟龙破浪前进。比喻船驶得快

蛟龙得水:

①蛟龙得到了水,就能兴云作雾,腾跃太空。《管子?形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后因以“贯斗双龙”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虎变龙蒸:

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虎步龙行:

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踞龙盘:

亦作“虎据龙蟠”。亦作“虎踞龙蟠”。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

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飞黄腾达之事。②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麟凤龟龙:

①古称四灵之物。②喻指美好、正确者

流水游龙: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攀龙附凤:

①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语本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②谓盘附着龙和凤

攀龙讬凤:

犹言攀龙附凤

蟠龙踞虎: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炮凤烹龙: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配套成龙:

把设备或设施配搭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烹龙炮凤:

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青龙金匮: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群龙无首:

《易?乾》:“见群龙,无首,吉。”后多以“群龙无首”喻一群人中无领头者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而无其实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鼍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望子成龙:

盼望儿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蝘蜓嘲龙:

以蝘蜓比作龙,有随意混杂,贬低一方之意。语出汉扬雄《解嘲》:“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蜓而嘲?龙。”

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於牖,施尾於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因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一龙一蛇:

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一龙一猪:

喻二人相去悬殊

一世龙门:

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鱼龙变化:

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蛇心佛口:

蛇蝎心,菩萨嘴。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心口不一

蛇行鳞潜: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蛇行鼠步:

形容胆小谨慎

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汉应劭《风俗通?怪神》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的记述。后用“蛇影杯弓”形容因疑虑而引起恐惧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等亦有类似记述。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蛇鬼车: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封豕长蛇:

亦作“封豨修蛇”。大猪与长蛇。喻贪暴者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头蛇尾:

比喻首盛尾衰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豕分蛇断:

比喻支离破碎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为蛇画足: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握蛇骑虎:

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徵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枭蛇鬼怪:

比喻丑恶之徒

虚与委蛇:

语出《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至人应物,虚己忘怀,随顺逗机,不执宗本。”后因谓***意殷勤、敷衍应酬为“虚与委蛇”

养虺成蛇:

语本《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后因以“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强大

一龙一蛇:

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走蚓惊蛇: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关于马的成语

马勃牛溲:

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马尘不及: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马齿徒增: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因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马到成功:

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马耳东风:

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语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革裹尸:

亦作“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于战场

马工枚速:

谓汉司马相如、枚皋二人为文,一工一速

马角乌头: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马鹿易形:

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马毛猬磔:

南朝宋《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面牛头:

犹牛头马面

马牛襟裾:

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马前泼水:

元杂剧《渔樵记》写汉朱买臣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羞之,求去。后买臣拜太守,妇要求复婚,买臣泼水于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后因以“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马去马归: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马如流水:

形容人马熙攘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马入华山: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马上得天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马上房子:

谓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马上功成:

犹言马上得天下

马上看花:

犹言走马看花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之处

马首是瞻:

古代作战时,士兵看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服从指挥或乐于追随别人行动。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杜预注:“言进退从己。”

马首欲东: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马瘦毛长:

比喻人穷志短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马咽车阗:

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马仰人翻:

形容混乱或忙乱不堪的样子

马中关五:

犹言鲁鱼亥豕

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马足车尘: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宝马香车:

名贵的良马,华丽的车子。借指富贵之家出行的排场

北叟失马:

犹塞翁失马。喻因祸得福

持戈试马: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洗兵牧马: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系马埋轮:

谓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语本《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瞎马临池: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因以“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事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老马嘶风:

喻人老而犹有雄心

老马为驹:

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郑玄笺;“比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后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一说比喻年虽老而犹有壮心,不虑后之难及。朱熹集传:“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后,将有不胜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

避世金马: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谓天下太平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兵强马壮:

①士兵、军马强壮。指军队强大,有战斗力。②泛指强壮有力

伯乐相马:

伯乐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

策马飞舆:

谓驾马车疾行

车尘马足:

①谓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车殆马烦: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

车烦马毙: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车马盈门:

车马充满门庭。形容宾客众多

车水马龙: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车填马隘:

谓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车辙马迹:

车马行过的痕迹

窗间过马: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代马依风: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单枪匹马:

亦作“单枪独马”。亦作“单枪匹马”。①形容孤身奋战。②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得马生灾: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失马: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东风射马耳:

东风吹过马耳边。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斗鸡走马:

斗鸡***。古代的游戏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放马华阳:

谓不再用兵

放牛归马: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飞鹰走马: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非驴非马:

《汉书?西域传下?渠犁》:“(龟兹王)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外国胡人皆曰:‘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也。’”■,即骡,马驴杂交而生。后用“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事物

肥马轻裘:

语本《论语?雍也》:“赤(公西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谓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后以“肥马轻裘”形容生活豪华

风车雨马: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风吹马耳: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风马不接:

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风马云车:

指神灵的车马

风樯阵马:

①乘风的帆船,临阵的战马。形容行进迅速,气势雄伟。②比喻文笔遒劲

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以“轻裘肥马”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天马行空:

①神马奔驰于太空。比喻才气横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脱离羁绊,迅猛前进。③比喻言大而夸,脱离实际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高车驷马:

指显贵者所乘的车

高头大马:

①体形高大的马。②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管仲随马: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

《中说》日课 (511~520)附录各篇

矮人看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爱人利物 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爱人以德 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傍人篱壁 比喻依赖别人。

傍人门户 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步人后尘 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趁人之危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成人之美 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乘人之危 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痴人说梦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稠人广众 稠:多而密。指人很多的场合。

稠人广座 指人很多的场合。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出人头地 指高人一等。

出人意表 表: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催人泪下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达人知命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代人受过 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代人捉刀 捉刀:代别人写文章。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待人接物 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蹈人旧辙 辙:车迹,指道路。走别人走过的路。指因循旧说,无主见地人云亦云。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动人心魄 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动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夺人所好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发人深思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逢人说项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夫人裙带 指因妻子方面的关系使丈夫得到官职或其他好处。

妇人之仁 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高人雅士 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高人一筹 高人:比一般人高;筹:筹码。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指胜过别人。

高人一等 高过一般人。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寡人之疾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贵人多忘事 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贵人贱己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坏人心术 使人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的居心。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吉人天相 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急人之难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瘠人肥己 瘠:瘦,引申为悭吝;肥:胖,引申为贪婪。对待别人很吝啬,而自己却很贪婪。

寄人篱下 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加人一等 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人***义 伪装仁慈善良。

解人难得 比喻知己难得。

金人之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尽人皆知 尽:全部,所有。***都知道。

荆人涉澭 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拒人于千里之外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看人眉眼 比喻看人脸色。

扣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快人快语 直爽的人说直爽的话。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令人齿冷 齿冷:耻笑。比喻使人瞧不起。

令人发指 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令人莫测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

令人喷饭 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令人起敬 使人产生敬意。

令人神往 使人很向往。

令人作呕 比喻使人极端厌恶。

路人皆知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掠人之美 掠:夺取。夺取别人的成绩、荣誉归自己所有。

盲人把烛 瞎子手擎烛火照亮。比喻不起任何作用。

盲人摸象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盲人瞎马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美人香草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迷人眼目 迷惑他人视线,使人分辨不清。指耍花招欺骗人。

明人不做暗事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木人石心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耐人寻味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欺人太甚 欺负人太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欺人之谈 骗人的鬼话。

杞人忧天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千人所指 千人:众人,许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拇,。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倩人捉刀 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文章。

强人所难 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沁人心脾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 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

求人不如求己 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得而诛之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皆知 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

***自危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仁人志士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任人唯亲 任:任用;唯:只;亲:关系密切。指用人不问人的德才,只选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

任人唯贤 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人为众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骚人墨客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不见血 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不眨眼 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极其凶狠残暴。

如麻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越货 越:抢劫。害人性命,抢人东西。指盗匪的行为。

拾人涕唾 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

拾人牙慧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授人以柄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耸人听闻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损人利己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天人共鉴 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听人穿鼻 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比喻听凭别人摆布。

拖人下水 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万人空巷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为人说项 为:替;项:唐朝项斯,字子迁,为杨敬之所器重。指替人说好话。

为人作嫁 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乡,给别人做嫁衣。比喻空为别人辛苦。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袭人故智 袭:因袭,套用。智:指计算。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

先人后己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羞人答答 答答:害羞的样子。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言***殊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掩人耳目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象迷惑人,欺骗人。

仰人鼻息 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仰人眉睫 指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野人献曝 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野人献芹 把不值钱的芹菜当好东西献给别人。比喻贡献的不是有多大价值的东西(多用作送人礼物或建议时的客套话)。

依人篱下 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一人有庆 常用为歌颂帝王德政之词。

一人之交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贻人口实 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弋人何篡 弋人: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旧喻贤者隐处,免落入者之手。

因人成事 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因人而异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引人入胜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引人注目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庸人自扰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渔人之利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给他人便利,他人也会给自己便利。

与人为善 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遇人不淑 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阅人多矣 形容人阅历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以至于他的前程。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在人耳目 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贼人胆虚 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遮人耳目 遮:遮掩。遮掩他人视听。指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郑人争年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正人君子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装正经的人。

知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知人知面不知心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知人之明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至人无梦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众人国士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助人为乐 帮助人就是快乐。

着人先鞭 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

矮人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矮人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饱人不知饿人饥 比喻处境顺利、优越或个人愿望得到满足的人,不理解处境困难、恶劣或个人愿望不得实现的人的苦衷。

傍人篱落 比喻依赖他人。

逼人太甚 指对人逼迫不留馀地。

避人耳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

避人眼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同“避人耳目”。

成人之善 成全别人做善事。

持人长短 指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

侈人观听 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稠人广坐 坐:同“座”。指人很多的地方,即公共场合。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出人望外 犹出人意表。超出人们的意料。

出人意料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出人意外 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都没想到的。

***骂狗 对人滥打乱骂,摆尽威风。

大人先生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代人说项 替人说好话。

得人死力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丢人现眼 丢脸,出丑。

端人正士 指端庄正直的人。

妇人醇酒 指沉湎于酒色。

妇人孺子 妇女孩子。

感人肺肝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感人心脾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高人逸士 逸:隐逸。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各人自扫门前雪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故人之意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

贵人多忘 贵人:地位贵显的人。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

贵人善忘 用来嘲讽人善忘。

害人不浅 给别人的损害非常之大。

骇人视听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骇人闻见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同“骇人视听”。

骇人闻听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同“骇人听闻”。

黄人捧日 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同“黄人守日”。

黄人守日 用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诲人不惓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同“诲人不倦”。

豁人耳目 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吉人自有天相 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急人之困 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寄人檐下 犹言寄人篱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佳人薄命 指年轻美女命不好。

济人利物 指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兼人之勇 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蹇人上天 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蹇人升天 比喻不可能之事。同“蹇人上天”。

金人缄口 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金人之箴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拒人千里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钜人长德 指德高望重的人。

距人千里 形容傲气极大,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距,通“拒”。

觉人觉世 指启发世人觉悟。

齐人攫金 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看人眉睫 睫:眼睑边缘上生的细毛。比喻看人脸色。

看人下菜碟儿 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看人行事 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快人快事 爽快人办爽快事。

快人快性 指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态。

令人捧腹 捧腹:捂着肚子。让人捂着肚子。形容笑得很厉害。

令人切齿 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令人瞩目 瞩:注视。使人注视。

令人注目 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鲁人回日 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盲人扪烛 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同“盲翁扪籥”。

盲人骑瞎马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盲人说象 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万人之敌 敌:对抗。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亦作“万人敌”。

无人之地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同“无人之境”。

无人之境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耐人咀嚼 指耐人寻味。

欺人自欺 自欺:自我欺骗。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杞人之忧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同“杞人忧天”。

千人一面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沁人心肺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同“沁人心脾”。

沁人心腑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同“沁人心脾”。

沁人肺腑 吸入新鲜空气像渗入内脏一样感到舒畅。

攘人之美 攘:窃取、夺取。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仁人君子 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仁人义士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贼人心虚 指做了坏事的人,时刻胆战心惊,怕坏事败露。

骚人词客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骚人墨士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骚人雅士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骚人逸客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放火 指无法无天的行为。

灭口 证人以毁灭口供。

如草 形容多,极轻视人命。

如蒿 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同“如麻”。

如蓺 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同“如麻”。

盈野 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极多。

射人先射马 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十人九慕 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羡慕。

拾人唾涕 比喻自己没有创见,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同“拾人涕唾”。

拾人唾余 比喻自己没有创同,只是抄袭别人的言论、见解。见“拾人涕唾”。

视人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视人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同“视民如子”。

授人口实 留给别人以话柄。

淑人君子 淑:温和善良。君子:古代指地位高,品格高尚的人。指贤惠善良,正直公正、品格高尚的人。

顺人应天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随人俯仰 指随波逐流,从俗浮沉。

随人作计 指顺应他人意旨行事。

损人不利己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损人肥己 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损人害己 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损人益己 犹损人利己。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

属人耳目 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天人之际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拖人落水 $False$

为人师表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文人墨客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学士 泛指文人、文士。

误人子弟 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小人得志 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取得了权势。

新人新事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雅人清致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同“雅人深致”。

雅人韵士 高雅而有风致的文人。

咬人狗儿不露齿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野人献日 比喻微薄的贡献。同“野人奏曝”。

野人奏曝 比喻微薄的贡献。

一人敌 指匹夫之勇,止足以敌一人。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以人废言 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以人为鉴 指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以人择官 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倚人庐下 指依靠别人生活。

因人制宜 因:依据;制:制定;宜:合适。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郢人斤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郢人斤斫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郢人运斧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郢人斫垩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同“郢匠挥斤”。

渔人得利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照人肝胆 比喻以赤诚相见。

遮人眼目 指遮掩别人的视听,掩饰真情。

哲人其萎 指贤人病逝。

***不露相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郑人实履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知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众人广坐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助人下石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罪人不孥 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做人做世 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

含十二生肖的成语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14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20课/总第1228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7

逸才微志勤,曷究其极!

中存疑阙,庸俟后贤。

仍其旧篇,分为十卷。

谨序

(阮逸)

译文:

我才疏学浅,心志勤勉,不知何日能穷尽《中说》思想的奥妙!

其中留有存疑及缺漏之处,就要等待后来贤哲了。

全书沿袭旧有篇目,分为十卷。

郑重作序。

(阮逸)

感受:

学者之襟怀与宏愿

才微志勤

曷究其极

中存疑阙

庸俟后贤

二一附曰:

逸才志勤,曷究其极!

中存疑阙,庸俟后贤。

仍其旧篇,分为十卷。

兢兢战战

戒慎恐惧

以承以继

往圣绝学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13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9课/总第1227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6

噫!知天之高,必辩其所以高也。

子之道其天乎?天道则简而功密矣。

门人对问,如日星丽焉,虽环周万变,不出乎天中。

今推策揆影,庶仿佛其端乎?大哉。中之为义!

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

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象,非中也。

上不荡于虚无,下不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

《中说》者,如是而已。

李靖问圣人之道,子曰:“无所由,亦不至于彼。”

又问彼之说,曰:“彼,道之方也,必也。无至乎?”

魏徵问圣人忧疑,子曰:“天下皆忧疑,吾独不忧疑乎?”

退谓董常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

举是深趣,可以类知焉。

或有执文昧理,以模范《论语》为病,此皮肤之见,非心解也。

译文:

唉!知道苍天高远,必须明辨其为何高远。

文中子的思想应当近乎天道吧?天道清净简约而泽及万物。

门生相互问答之语,犹如日月星辰附丽苍天,虽然循环变化万端,但始终不会超出苍天的范畴。

现在推究其本源应该能够得其大端吧?中道的精义真是伟大啊!

在《周易》卦象中为二五居中之位,在《春秋》笔法中为褒贬权衡之辞,在《尚书》经制中为皇极,九畴之法,在《礼记》体统中为中庸调和之道。

中道既不流于飘渺无形,又不流于具象可惑。

中道既不是抽象层面的虚无空洞之论,又不是具象层面的特定功能之用。

唯有以权变为宗,唯有以制宜为本,这就是中道思想的大概。

《中说》思想,如此而已。

李靖询问圣人之道,文中子说:“不知从何而来,不知向何而去。”

有人问所谓向何处去是什么意思。

文中子说:“向何处去,是与大道并行的,必定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魏徵问圣人是否也会有忧愁和疑惑,文中子说:“天下人都会有忧愁和疑惑,我又怎么会没有忧愁和疑惑呢?”

魏徵告退,文中子对董常说:“我乐天知命,有什么忧虑的呢?我穷理尽性,有什么疑惑呢?”

据此深入探究,可以类推而知。

也许有人会拘泥于文字而不明其中道理,会因模仿《论语》而加以诟病,这些都是浅陋之见,并未心领神会。

感受:

《易》之二五

二居下卦之中

五居上卦之中

《春秋》之权横

微言大义,一字褒贬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左丘明曾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钱穆说:“孔子著《春秋》,不虚夸人之美,不隐***之恶。无论褒贬,一概用事实说话,一如其实,事以明道。”)

《尚书》之皇极

皇极,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

九畴,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的***。

《礼记》之中庸

中庸,用中,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宋朝儒学家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二一附曰:

大哉,中之为义!

在《易》为二五,

在《春秋》为权衡,

在《书》为皇极,

在《礼》为中庸。

谓乎无形,非中也;

谓乎有象,非中也。

上不荡于虚无,下不局于器用;

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

此处会“中”,

庶几得其大旨

再能事上磨得

会“中”见“体”有望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12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8课/总第1226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5

夫前圣为后圣之备,古文乃今文之修,未有离圣而异驱,捐古而近习,而能格于治者也。

皇宋御天下,尊儒尚文,道大淳矣;修王削霸,政无杂矣;抑又跨唐之盛,而使文中之徒遇焉。

彼韩愈氏力排异端,儒之功者也,故称孟子能拒杨、墨,而功不在禹下。

孟轲氏,儒之道者也,故称颜回,谓与禹、稷同道。

愈不称文中子,其先功而后道欤?

犹文中子不称孟轲,道存而功在其中矣。

唐末司空图嗟功废道衰,乃明文中子圣矣。

五季经乱,逮乎削平,则柳仲涂宗之于前,孙汉公广之于后,皆云圣人也。

然未及盛行其教。

译文:

古圣先贤是为后世学人之楷模,上世典册是为当世文章之轨范,背离圣贤之道另辟蹊径,抛弃古制***用今法,是无法实现天下大治的。

大宋统治天下,推尊儒学崇尚文教,世风淳正民心归朴,皇帝修明王道裁抑霸略,政教纯一而不驳杂,国势超迈盛唐,使得文中子的门徒得遇其时。

韩愈力排异端学说,是捍卫儒家学说建立功业之人,因此韩愈称颂孟子***杨朱,墨翟,功劳不逊于大禹。

孟轲,是传承发扬儒家思想存续道统之人,因此孟轲称赞颜回,评论颜回和大禹,后稷成就相同。

韩愈不称颂文中子,应该是将捍卫儒家学说的功业放在首位,而将存续道统放在其次吧?

就好比文中子不称赞孟轲,道统存续而功业亦在其中。

唐朝末年司空图慨叹儒家学说功业尽废道统衰微,于是方才懂得文中子的伟大。

五代之时大道崩乱,等到天下平定,前有柳开尊奉经典,后有孙何广兴儒学,皆述圣人之作,然而其学说思想却并未广行于世。

感受:

《孟子?滕文公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尽心上》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杨朱, 杨姓 ,字子居, 魏国 (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杨朱思想主旨为“为我”、“重生”、“贵己”,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

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孟子》: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韩非子·显学》: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贵其智而高其行,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

《吕氏春秋·不二》: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

墨子,名翟, 春秋 末期 战国 初期 宋国 人,一说 鲁阳 人,一说 滕国 人。

墨子是 墨家学说 的创立者,提出了“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天志 ”“ 明鬼 ”“ 非命 ”“ 非乐 ”“ 节葬 ”“ 节用 ”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 几何学 、 物理学 、 光学 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 科学理论 。

墨家 在 先秦时期 影响很大,与 儒家 并称“ 显学 ”。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有“非儒即墨”之称。

二一附曰:

前圣后圣,古文今文。

祖宗遗德,生生传习。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11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7课/总第1225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4

夫道之深者,固当年不能穷;功之远者,必异代而后显。

方当圣时,人文复古,则周、孔至治大备,得以隆之。

昔荀卿、扬雄二书,尚有韩愈、柳宗元删定,李轨、杨倞注释,况文中子非荀、扬比也,岂学者不能伸之乎?

是用覃研蕴奥,引质同异,为之注解,以翼斯文。

译文:

那些深沉厚重的大道,置于当世必然不会遭到埋没,那些影响深远的至理,历经百代定然会耀古烁今。

正逢盛世,礼乐政教皆恢复古制,于是周公,孔子致太平之道修明齐备,得到推崇。

从前荀子,扬雄二人著述,尚有韩愈,柳宗元来增删编订,李轨,杨倞加以注释,更何况文中子是荀子,杨雄所无法比肩的,难道学人不应弘扬文中子之教吗?

因此我深入研究探寻奥妙,旁征博引辨别异同,对此书进行注释,以辅佐文教。

感受:

子畏于匡。

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周游列国,离开卫国,准备去陈国,路过宋国的匡这么一个地方,一行人被当地人抓了起来,扬言准备杀掉。

孔子说:

“周文王死了500年了,周朝创立的礼乐制度文明不仅存在,而且影响至深致远。

如果上天注定要断绝这些文明文化,我们这些后来人就不会有机会得到这些文化。

我是上天之选,继承着文王的文明,我的使命就是要整理这些文明,并代代相传。区区匡人又能奈我何?

有志者事竟成!

二一附曰:

道之深者,当年不穷;

功之远者,异代后显。

方当圣时,人文复古,

至治大备,得以隆之。

覃研蕴奥,引质同异,

为之注解,以翼斯文。

斯文在我,且待其昌!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10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6课/总第1224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3

逸家藏古编,尤得精备,亦列十篇,实无二序。

以意详测,《文中子世家》乃杜淹授与尚书陈叔达,编诸《隋书》而亡矣。

关子明事,具于裴晞《先贤传》,今亦无存。

王氏诸孤,痛其将坠也,因附于《中说》两间,

且曰“同志沦殂,帝阍悠邈。文中子之教,郁而不行。吁!可悲矣”。

此有以知杜淹见抑,而“续经”不传;诸王自悲,而遗事必录。

后人责房、魏不能扬师之道,亦有由焉。

译文:

我家所藏故本,甚为精审详备,同样编为十篇,实际上并无此二序。

以文意详加推测,《文中子世家》当系杜淹交予陈叔达,陈叔达将此文编录于《隋书》后亡佚。

关子明事,载录于裴晞《先贤传》,今亦不存。

因此王氏各孤子,痛心于这些篇章即将坠失,于是将其附于《中说》之间,并且还说:“志同道合者凋零退散,朝廷之政也变得愈加远离正道,最终使得文中子的思想和学说遭受压制而未得推行,唉,可悲!”

据此可知杜淹遭到压制而《续六经》不传于世的原因,以及各位王氏族人悲叹自身命运不济而又有志于辑录文中子遗文的决心。

后来人责怪房玄龄,魏徵不能弘扬先师之道,是有其原因的。

感受:

斯文一脉比传灯

亦赖后学延不坠

二一附曰:

杜淹见抑,“续经”不传;

诸王自悲,遗事必录。

薪火相传在人

绝学承继以仁

且观且照天地间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09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5课/总第1223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2

《中说》者,子之门人对问之书也,薛收、姚义集而名之。

唐太宗贞观初,精修治具,文经武略,高出近古。

若房、杜、李、魏、二温、王、陈辈,迭为将相,实永三百年之业,斯门人之功过半矣。

贞观二年,御史大夫杜淹,始序《中说》及《文中子世家》,未及进用,为长孙无忌所抑,而淹寻卒。

故王氏经书,散在诸孤之家,代莫得闻焉。

二十三年,太宗没,子之门人尽矣。

惟福畤兄弟,传授《中说》于仲父凝,始为十卷。

今世所传本,文多残缺,误以杜淹所撰《世家》为《中说》之序。

又福畤于仲父凝得《关子明传》,凝因言关氏卜筮之验,且记房、魏与太宗论道之美,亦非《中说》后序也。

盖同藏缃帙,卷目相乱,遂误为序焉。

译文:

《中说》是载录文中子门生相互问答的一部书,薛收,姚义纂集而成并加以命名。

唐太宗贞观初年,精修治国之道,文治武功皆远超近世。

如房玄龄,杜淹,李靖,魏徵,温大雅和温彦博两兄弟,王凝,陈叔达等,多为将相,唐朝绵延三百年的基业,文中子门生的功劳当居大半。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御史大夫杜淹编列《中说》并撰写《文中子世家》,杜淹未得擢升,遭长孙无忌压制,不久便离世了。

因此王通著述散落在各孤子家中,几代人未得听闻。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9),太宗离世,文中子门生亦无人在世。

唯有王福畤兄弟从仲父王凝那里承习《中说》,至此《中说》方列为十卷。

现在世上流传的版本,内容多有残缺,误将杜淹撰写的《文中子世家》当作《中说》序言。

另外,王福畤从仲父王凝那里得到《关子明传》,仲父王凝于是谈论关子明占卜灵验,并载录房玄龄,魏徵与唐太宗讨论儒家圣道美政,认为该篇亦非《中说》后序,不过是书卷共藏一处,篇目错乱,于是将其误作序言。

感受:

天时为主

地利为用

人和为基

三厢情愿

缺一不可

二一附曰:

薪火相传处

是一代代的***

筚路蓝缕

为往圣继绝学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08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4课/总第1222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文中子中说序》01

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

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

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

盖万章、公孙丑不能极师之奥,尽录其言,故孟氏章句略而多阙。

房、杜诸公不能臻师之美,大宣其教,故王氏“续经”抑而不振。

译文:

周公,是平治天下的圣人,后世帝王不能兴周公之道,于是孔子对其加以继承阐发,使周公之道昭明于世。

孔子,是德行完备的圣人,后世孺生不能明达孔子之教,于是孟子对其加以推崇尊奉,使孔子之教昭明于世,

文中子,是著书立说的圣人,应该是孟子般的人物吧?而非诸子之类。

万章,公孙丑不能穷尽其师孟子思想的精义,全部载录孟子的话语,因此孟子的《孟子章句》才会粗疏而多有阙漏。

房玄龄,杜淹等各位朝臣不能达到其师文中子的境界,大力弘扬他的思想,因此王通的《续六经》才未得显扬。

感受:

一脉相承,不绝如缕

如薪传火,经久不息

二一附曰:

孔圣有七十二贤,三千第子

以壮以大

慧能六祖有一花五叶七枝

发扬广大

王重阳有全真七子

济世救民

若非得徒大才

何以道传久远!!!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07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3课/总第1221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王氏家书杂录》06

余因而辨类分宗,编为十编,勒成十卷,其门人***姓字本末,则访诸纪牒,列于外传,以备宗本焉。

且《六经》《中说》,于以观先君之事业,建义明道,垂则立训,知文中子之所为者,其天乎?

年序浸远,朝廷事异,同志沦殂,帝阍攸邈,文中子之教抑而未行,吁可悲哉!

空传子孙以为素业云尔。

时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序。

译文:

我于是对此书分门别类,将其列为十编,分成十卷,文中子***们的姓名及其他生卒行年等相关内容,则求诸纪传谱牒,编列在外传中,以期书的主体详审完备。

并且从《续六经》《中说》来审视我已故父亲的成就,可以说是树立大义昭明正道,为后世建立法则与规范,能够了解文中子之作为的,应该只有上天吧?

然而随着年深日久,朝局变换,志同道合者凋零退散,朝廷之政也变得愈加远离正道,最终使得文中子的思想和学说遭受压制而未得推行,唉!可悲啊!

白白将其当作儒家学说传给子孙后代。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9)正月作序。

(王福畤)

感受:

夫子怃(wǔ)然曰: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一附曰:

《六经》《中说》,先君之事业,

建义明道,垂则立训,

知之所为,其惟天乎?

年序浸远,朝廷事异,

同志沦殂,帝阍攸邈,

抑而未行,吁可悲哉!

空传子孙,以为素业。

昔日辛稼轩诗云:

唯将万字平戎策

换取东家种树书

千年万载间

天地悠悠

其悲喜同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06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2课/总第1220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王氏家书杂录》05

十九年,仲父被起为洛州录事,

又以《中说》授余曰:“先兄之绪言也。”

余再拜曰:“《中说》之为教也,务约致深,言寡理大,其比方《论语》之记乎?孺子奉之,无使失坠。”

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5),仲父王凝被朝廷起用任命为洛州录事,

将《中说》授予我说:“这是我已故兄长的存世之言。”

我再拜说:“《中说》作为行教化人之书,务求主旨精练而寓意幽远,言辞简约而道理深刻,也许可以比肩《论语》所载录的内容吧?

晚生恭承此书,不会让书中的至理大道坠失。”

感受:

血脉世代相传,生命得以永生

人脉世代相传,文化得以永生

法脉世代相传,道德得以永生

二一附曰:

《中说》为教,务约致深,

言寡理大,比方《论语》!

孺子奉之,无使失坠。

为往圣继绝学!

血脉,人脉,法脉……

生生不息大自在

研道-《中说》日课

2022年05月05日

天性做人做***,

五伦行事致良知。

四为四句妙智慧,

一心三诀成圣贤。

李咏红-第511课/总第1219课

(中说日课/传习+菜根+中说=总课)

正文:?

《王氏家书杂录》04

贞观十六年,余二十一岁,受六经之义;三年,颇通大略。

呜呼!小子何足以知之,而有志焉。

译文: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2),我二十一岁,学习《续六经》之要义,研修三年略通大概。

哎!年轻后学哪里能尽得其精髓,只是有此志向而已。

感受: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二一附曰:

二十一岁,受六经义;

三年颇通。

何足知之,祖德有志。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信然!

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形容仓皇乱逃

罗雀掘鼠:

①谓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②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猫哭老鼠:

喻***慈悲

《形容怒气、冤气极盛。牛、斗,牵牛星和北斗星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如牛负重:

比喻负担沉重

散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虎党狐侪: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龟毛兔角:

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狐兔之悲:

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守株待兔:

①《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借指月亮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关于龙的成语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龙雏凤种:

指帝王后裔

龙德在田:

《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雕凤咀:

喻辞藻之美

龙断可登: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龙飞凤舞:

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龙飞凤翔:

①有王者气象

龙盘凤逸:

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虎踞:

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龙蟠凤翥:

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蟠虎伏:

雄踞貌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虬结:

犹言旋绕纠结

龙潜凤***: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潭虎窟:

犹言龙潭虎穴

龙潭虎穴:

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韬豹略:

指兵法

龙腾豹变: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跃:

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指帝王之相

龙阳泣鱼:

《,世禅雕龙。”后因以“禅世雕龙”谓文章世代相传

蝉蜕龙变:

犹言蝉蜕蛇解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车水马龙: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乘龙佳婿:

比喻好女婿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打凤牢龙: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刻绘的龙凤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风从虎,云从龙: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蛟龙擘水:

蛟龙破浪前进。比喻船驶得快

蛟龙得水:

①蛟龙得到了水,就能兴云作雾,腾跃太空。《管子?形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后因以“贯斗双龙”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虎变龙蒸:

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虎步龙行:

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踞龙盘:

亦作“虎据龙蟠”。亦作“虎踞龙蟠”。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

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飞黄腾达之事。②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麟凤龟龙:

①古称四灵之物。②喻指美好、正确者

流水游龙: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攀龙附凤:

①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语本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②谓盘附着龙和凤

攀龙讬凤:

犹言攀龙附凤

蟠龙踞虎: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炮凤烹龙: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配套成龙:

把设备或设施配搭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烹龙炮凤:

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青龙金匮: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群龙无首:

《易?乾》:“见群龙,无首,吉。”后多以“群龙无首”喻一群人中无领头者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而无其实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鼍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望子成龙:

盼望儿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蝘蜓嘲龙:

以蝘蜓比作龙,有随意混杂,贬低一方之意。语出汉扬雄《解嘲》:“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蜓而嘲?龙。”

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於牖,施尾於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因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一龙一蛇:

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一龙一猪:

喻二人相去悬殊

一世龙门:

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鱼龙变化:

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蛇心佛口:

蛇蝎心,菩萨嘴。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心口不一

蛇行鳞潜: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蛇行鼠步:

形容胆小谨慎

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汉应劭《风俗通?怪神》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的记述。后用“蛇影杯弓”形容因疑虑而引起恐惧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等亦有类似记述。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蛇鬼车: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封豕长蛇:

亦作“封豨修蛇”。大猪与长蛇。喻贪暴者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头蛇尾:

比喻首盛尾衰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豕分蛇断:

比喻支离破碎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为蛇画足: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握蛇骑虎:

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徵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枭蛇鬼怪:

比喻丑恶之徒

虚与委蛇:

语出《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至人应物,虚己忘怀,随顺逗机,不执宗本。”后因谓***意殷勤、敷衍应酬为“虚与委蛇”

养虺成蛇:

语本《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后因以“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强大

一龙一蛇:

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走蚓惊蛇: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关于马的成语

马勃牛溲:

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马尘不及: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马齿徒增: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因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马到成功:

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马耳东风:

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语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革裹尸:

亦作“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于战场

马工枚速:

谓汉司马相如、枚皋二人为文,一工一速

马角乌头: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马鹿易形:

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马毛猬磔:

南朝宋《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面牛头:

犹牛头马面

马牛襟裾:

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马前泼水:

元杂剧《渔樵记》写汉朱买臣家贫,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妻羞之,求去。后买臣拜太守,妇要求复婚,买臣泼水于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后因以“马前泼水”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马去马归: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马如流水:

形容人马熙攘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马入华山: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马上得天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马上房子:

谓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马上功成:

犹言马上得天下

马上看花:

犹言走马看花

马上墙头:

指男女青年相恋之处

马首是瞻:

古代作战时,士兵看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比喻服从指挥或乐于追随别人行动。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杜预注:“言进退从己。”

马首欲东: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

马瘦毛长:

比喻人穷志短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马咽车阗:

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马仰人翻:

形容混乱或忙乱不堪的样子

马中关五:

犹言鲁鱼亥豕

马壮人强:

犹言人强马壮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马足车尘: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宝马香车:

名贵的良马,华丽的车子。借指富贵之家出行的排场

北叟失马:

犹塞翁失马。喻因祸得福

持戈试马: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洗兵牧马: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系马埋轮:

谓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语本《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瞎马临池: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因以“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事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老马嘶风:

喻人老而犹有雄心

老马为驹:

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郑玄笺;“比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后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一说比喻年虽老而犹有壮心,不虑后之难及。朱熹集传:“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后,将有不胜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

避世金马: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谓天下太平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兵强马壮:

①士兵、军马强壮。指军队强大,有战斗力。②泛指强壮有力

伯乐相马:

伯乐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

策马飞舆:

谓驾马车疾行

车尘马足:

①谓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车殆马烦: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