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狐鸣怎么扩写,篝火狐鸣的地点在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5 0
  1. 陈涉世家重点

陈胜吴广带领的大泽乡起义 起义地点 大泽乡 相关链接: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当周文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离首都咸阳仅百余里),秦二世才慌忙令少府章邯将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已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陈涉世家重点

一、通***字集录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篝火狐鸣怎么扩写,篝火狐鸣的地点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孰为女多知乎——知:同 “智”

4、望桓候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

5、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焐

6、火齐之所及也——齐:同“剂”

7、止有剩骨——止:通“只”

8、日知其所亡——亡:同“无”

9、屏弃而不用——屏:通“摒”

10、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12、但手熟尔——尔:同“耳”,罢了

13、争渡——争:通“怎”

14、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

15、满坐寂然——坐:同“座”

16、日扳仲永——扳:同“攀”,牵、引

17、始一反焉——反:同“返”

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

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21、问渠那得清如许——那:同“哪”,怎么

22、最喜小儿亡赖——亡:同“无”

23、略无阙处——阙:同“缺”

24、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5、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

26、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

27、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28、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

29、此何遽不为福乎——遽:同“讵”,岂

30、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31、公输盘诎——诎:通“拙”,折服

32、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33、八分有奇——有:通“又”

3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35、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

36、盖简桃核——简:通“拣”,挑选

37、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38、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39、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40、发闾左谪戌渔阳——谪:通“谪”

41、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4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43、身被坚执锐——被:通“披”

44、食马者——食:通“饲”,喂

4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46、其真邪——邪:通“耶”,表疑问

47、尽其材——材:通“才”

48、自余为戮人——戮:通“戮”,遭贬谪

49、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

50、亲戚之所畔——畔:通“叛”

5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

53、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54、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55、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56、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瞩

5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

58、尊君在不——不:同“否”

59、玉盘珍馐直万钱——直:同“值”

60、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6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6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6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以前

65、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66、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67、小惠未徧——徧:同“遍”,普及,普遍

6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6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70、鸡栖于桀——桀:通“橛”,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一词多义选录

1、次:编次 皆次当行

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停泊 次北固山下

2、城:内城 三里之城

城墙 城非不高也

3、称:chēng称赞 流辈皆称其贤

chèn符合 相称 称其气之小大

4、负:凭依 负势竞上

背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拂:fú不顺 行拂乱其所为

bì辅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6、国:国都 去国怀乡

国家 国恒亡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观:看 观赏 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冠:guān帽子 既加冠

guàn为众人之首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9、更:gēng更替 更相庆

gèn重新 更加 即更刮目相待

gēng改变 傧者更道

10、惠:恩惠 大王加惠

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11、患:忧虑 无冻馁之患矣

祸害 为乡里所患

12、绝:停止 往来不绝者

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到极点 以为妙绝

13、角:做法事用的号角(名词) 鸣角振铃

旋转号角(动词) 且角且走

14、疾:快 不以疾也

小病 君有疾在腠理

15、将:jiàng将领 则命一上将将前荆州之军

ji?ng率领 则命一上将将前荆州之军

或许 将非鬼也

扶持 出郭相扶将

16、类:类,类推事理 不可谓知类

种类 为与此同类

像 佛印绝类弥勒

17、市:集市 人烟市肆

买(动词) 愿为市鞍马

18、数: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

shù几,几个 率数万人

sh?计算 不可胜数

19、舍:sh?舍弃 不舍昼夜

离开 使舍船

shè房屋 屋舍俨然

20、食:shí吃 食不饱,力不足,才不美外见

吃一顿 一食或尽粟一石

s?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说:shu?劝说 或说处杀虎斩蛟

shuō陈述 解释 请说之

yuè通“悦”,喜欢,高兴,不亦说乎

22、徒:空,光 免冠徒跣

仅,只 徒以有先生也

23、危:高 危楼一座

正 正襟危坐

24、谢:致意 为我谢曰

道歉 长跪当谢之

25、遗:y?遗留 以光先帝遗德

wèi给予 是以先帝简拨以遗陛下

26、延:迎接,引进 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邀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7、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飞来山上千寻塔

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28、应:yīng应该 不应有恨

y?ng答应 理睬 桓候不应

响应 宜多应者

应征 急应河阳役

29、易:改变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交换 以大易小

容易 天下事有难易乎

买 易之以百金

30、属:连续 属引凄异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 桑竹之属

三、重要虚词简释

1、代词

A、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们)。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之:代孔文子)。

B、指示代词,译为“这”“此”。诲女知之平(之:代这个道理)。

2、助词

A、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水陆草木之花(表领属关系,译为“的”)

B、用在主谓短词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何陋之有?

D、凑足音节,无义。怅恨久之。

3、动词:译为“去”“往”“到”。吾欲之南海(到)辍耕之垄上(去、往)。

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

连词

1、表顺接

A、表顺承关系,译为“然后、就、便”。斫而为琴 弦而鼓之

B、表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学而时习之

C、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匣而埋诸土

D、表顺承关系,可不译。贵人过而见之

E、表修饰,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译为“地”。漫漫而游

F、表并列关系。泉香而酒冽

2、表转接,相当于“却”“可是” 人不知而不愠

1、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且焉置土石?

2、兼词,相当于“于之”。必有我师焉(焉:在里面)

3、语气词,用于陈述句后。寡人反取病焉(焉:啦)

4、用于句尾,表停顿,相当于“啊”“呀”。有子存焉

5、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怡然自得焉

6、句末助词,无义。因以为号焉

1、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其实味不同(它们的)。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其中的”。其鸟昏与庸无以异也(那)

3、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其如土石何?

1、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吴广以为然

2、是的,对的。昭阳以为然

3、转折词,然而,但是。然往来视之

4、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环堵萧然。

1、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

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贫者语于富者(……的人)。

2、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者……也”译为“是”。陈胜者,阳城人也。

四、重点篇章简解

1、▲《三峡》全文共四段

山—①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②段写三峡夏季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水—③段写三峡春冬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④段写三峡秋季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一层:“……阻绝”概括水势险恶

②段

二层:以“王命急宣”的特例写水速快

2、▲《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共分三个层次

一层:交待寻友访寺的时间和原因(记叙)

二层:写庭中月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比喻新颖)(描写)

三层:抒发内心感受,表现旷达胸襟(抒情

3、▲《五柳先生传》全文共两段:

①段写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及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流于世俗的志向和追求

②段评价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画自娱的洒脱情态。

五柳先生的性格:闲静少语,不慕荣利。引见黔娄之妻言,说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4、《小石潭记》生动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全文共五段:

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概貌。(移步换景)

②描写潭中的游鱼(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③写小石潭的水源及远望之景。

④写潭上的环境,借景抒情。

⑤交代同游的人。

5、《观潮》本文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全文共四段

①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总分总,形、色、声、势);②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③写弄潮儿的英姿;④写观潮人数多。(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

6、《公输》阅读“子墨子见王,曰……为与此同类”此部分的内容:写墨子指责楚王企图攻宋的不智行为,可分两部分:①运用三个比喻句,说三件违反常情的可笑事情,诱使楚王就范。②运用三个对比的排比句,将楚国的特产丰富与宋国的物资贫乏作鲜明的比较,从而推出楚国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7、《核舟记》第一、二、三段:①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②先总说核舟的长短、大小,后写船舱的格局、配备和装饰,表现核舟雕工之精致;③写船头三个主要人物的状貌神情。

8、《唐睢不辱使命》共四段:

(一)①写唐睢出使秦国的背景

(二)唐睢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②写唐睢揭穿秦王利诱的;③写唐睢反击秦王的威胁、恫吓;④写唐睢出使的结局:秦王被折服,安陵国得以保全。

9、▲《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共两段:

写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抑闷之情(概写),末句点出主旨,引出下文;②着力描述初始宴游西山登临山顶后纵目所视及自己的感受(特写,比照、映衬,初望—细望—远望)。

第一段分四层:一层(自余……恒惴粟)写获罪谪居的心态

二层(日与……无远不到)写漫游

三层(到则……起而归)写游赏的率性

四层(以为……怪特)点出主旨,引出下文

10、▲《马说》第一、二、三段:①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才能的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②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③归纳全文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第一段:点明题意,从正面立论,断言董生此行“必有合”;

第二段:委婉说出写序本意,以“风俗与化移易”为据,转说未必“有合”。

第三段:作者委托董生到河北替他办两件事,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告诫董生不当游河北。

12、▲《与朱元思书》全文共三段,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

①段:总写奇山异水,分两层:一、(……任意东西)写景,叙事;二、交代游览全程,表达赞美之情;

②段分写“异水”,分两层:一(……直视无碍)写流势缓慢处情景;二、写流势湍急处之景。

③段分写“奇山”(视觉、听觉)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共四段:

①提出中心论点;②③举战争例子加以证明;④道理论证,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①列举事实论述出自贫贱之人在经受了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②在摆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的观点;③扣住“动心韧性”,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④归纳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②段之间是由一般到个别;第③段由个人谈到治国)

15、▲《鱼我所欲也》,第一段,共分三层:

①(……舍生而取义者)提出了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比喻论证)

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死者)进一步分析论证中心论点(正反对比论证)

③(非独……耳)作者得出结论:从有义、有向善之心说明贤者勿丧耳。

第二段正反举例论证论点。

16、《隆中对》中一、二、三、四段:

①介绍诸葛亮其人及与徐庶的交往;②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③写刘备三顾茅芦,向诸葛亮问“计”;④写诸葛亮的对策。

诸葛亮的对策分三层:1(……不可图也)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情敌友,***取不同的方针。2(荆州……思得明君)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3(将军……可兴矣)归纳策略主要之点并指明光明前途(景)。

17、▲《墨池记》中第一段分五层:

一(开头……云也)介绍墨池的位置及形态。

二(羲之……岂信然邪)介绍墨池名称的由来。

三(方……自休于此邪)写王羲之娱情山水但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四(羲之……彼邪)评价王羲之的书法

五(则学……者邪)作者总结观点:学习不可少,道德的深造更不可少。

19、▲《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共四段:

①段提出“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并列举了孟子和司马迁的事例加以说明。

②段从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分四层:

一层:写去家远游的原因。

二层:写游历名山大川,凭吊秦汉故都,瞻仰天***阙后的收获

三层:特别提出见到欧阳修的感想。

四层:揭示出欲见韩琦的想法。

③进一步申述欲见韩琦的强烈愿望。

④重申“生好为文”的初衷,并再次表明求见之意。

20、▲《送东阳马生序》一、二段通过自己与太学生的对比,点明业有不精,学有不成,是因为“心不若余之专”。

第①段叙述自己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表现在两方面: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艰;c、生活之苦)。

第②段 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对比)

21、▲《曹刿论战》全文共三段:

①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分二层):1、(十年春……乃入见)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何以战……战则请从)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段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略)。

③段写曹刿战后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分两层):

1(……故克之)论述战胜的原因:彼竭我盈

2(……故逐之)论述追击的原因:辙乱旗靡

说明:▲为教育部指定背诵篇目。余下篇目为:《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出师表》。

陈涉世家(1)

陈胜者,阳城(2)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3)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4),辍耕之垄上(5),怅恨久之(6),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7)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

二世元年(9)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10),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1),为屯长(1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13)亦死,举大计(14)亦死;等(15)死,死国(16)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17)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18),上使外将兵(19)。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20)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21)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2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23),宜多应者(24)。”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25)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26)!”陈胜﹑吴广喜,念鬼(27),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8),置人所罾鱼腹中(29)。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30)。又间令(31)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2),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33),卒中往往语(34),皆指目(35)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36)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37),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38)广。尉剑挺(39),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40)曰:“公等(41)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4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4)!”徒属皆曰:“敬受命(45)。”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46),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47)。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48)。蕲下,乃令符离(49)人葛婴将兵徇(50)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51)皆下之。行收兵(52)。比至陈(53),车六七百乘(shèng),骑(jì)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55)与战谯门中(56)。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57)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58),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59),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60)。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61),杀之以应陈涉。

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

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适,通“谪”。适戍,发配去守边。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1、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12、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13、亡:逃跑,逃走。

14、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下文的“举大名”意思与此相同。

15、等:同样。

16、死国:为国事而死。

17、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18、以数(shuò)谏故: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数,屡次。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劝诫。

19、上使外将(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上,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指秦始皇嬴政。

20、项燕: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

21、怜:爱戴。

22、诚以吾众:如果把我们的人。诚,果真,表***设。

23、唱(chàng):通“倡”,首发。

24、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宜,应当。

25、足下:指对方,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

26、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念,考虑、思索。

2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书,写。王,称王。

29、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罾(zēng),鱼网,这里作动词,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30、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诧怪这件事了。以,通“已”,已经。

31、间(jiàn)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32、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次所,旅行或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丛祠,树木荫蔽的神庙。

33、旦日:明天,第二天。

34、往往语:到处谈论。

35、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6、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37、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愤怒。

38、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39、剑挺:拔剑出鞘。

4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41、公等:你们诸位。公,对对方的敬称。

42、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藉”“第”“令”都是“即使、***若”的意思。

43、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45、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46、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47: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48、蕲(qí):今安徽宿州南。

49、符离:今安徽宿州。

50、徇: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51、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谯(qiáo):秦时地名,铚、谯,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52、行收兵: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

53、比:等到。陈,秦时县名,今河南淮阳。

54、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秦时,陈县属于砀郡,是郡府、县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55、守丞:守城的当地行政助理官。

56、谯(qiáo)门中:城门洞里。

57、三老:封建社会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58、被(pī)坚执锐:披着铠甲,拿着兵器。比喻亲自投身战斗,冲锋陷阵。被,通“披”,穿。坚,指铁甲。锐,指武器。

59、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来社稷就用来做国家的代称。

60、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一说定国号为“张楚”。

61、刑其长吏:惩罚当地的郡县长官。刑,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