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5 0
  1. 文言文使贪
  2. 赳武的成语赳武的成语是什么
  3. 戏子误国下一句什么安邦
  4. 武夫的意思
  5. 形容勇武的成语
  6. 求 《吕氏春秋》译文,悬赏30分
  7. 国字开头的成语
  8. 赳赳武夫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施 (shī):设置。

中逵( zhōng kuí) :四通八达的道路叉口。

施于中逵 :在要道口上布网或设防。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大胆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兔罝》出自《国风·周南》。

《兔罝》原文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文言文使贪

陈宧(1870-1939),湖北安陆城关人,世家子弟,7岁投奔舅父并入读于武汉自强学院。因小事忤逆得罪舅父,10岁那一年,他回到安陆。入读于安陆汉东书院,15岁那年(1883)考上秀才,第二年考上廪生。 1890年,21岁的他考上湖北高等学府——武昌经心书院。1895年受甲午战争的***以及军校提供军装伙食,投笔从戎,考入湖北武备学堂,在武备学堂学习的同时,于18***年考中拔贡。

1898年进京参加会试,朝考落第。其叔祖陈学棻时任工部尚书,在他的帮助下,陈宧进入国子监南学入读,百日维新之后,北京成立京师大学堂,他转入其中就读。

1900——1901年经其叔祖陈学棻推荐,投入荣禄部队当兵,由于办事勤奋能干,被提拔为管带。

1901年10月6日,因叔祖陈学棻逝世护送其灵柩回安陆而退出荣禄部队,在其叔祖学生河南学政林开谟处做阅卷师爷——校阅乡试试卷,不久失业回安陆。

经林开谟推荐介绍,1903——1911年被四川总督锡良聘用,在大西南和东北从事军事行政工作,官至新军二十镇统制(师长)。

辛亥革命之后有一段时间为黎元洪幕僚,1912——1915年在北京任袁世凯的智囊,得到袁世凯的信任和重用。

1915年5月至1916年6月担任四川总督。

1916年5月22日,他在四川宣布独立,给袁世凯致命的一击。1916年后辞去一切官职退出政坛,闲居于北京读书写诗消磨时日,1939年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70岁。

陈宧在1916年5月,其一言一行动,关系到中国政局的安危存亡,他最后给了袁世凯致命而关键的一击,改变了中国的走向,因此,他不可谓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因此加深对他的了解,不能说没有一点意义。

传统观点中,他一直是一个反面人物,是袁世凯的心腹、帝制元凶之一,依附追随袁世凯做了许多逆世界潮流的错事,这固然是事实,但是,历史人物都是纷繁复杂的,都既有阴暗消极的一面,也有光明积极的一面,陈宧也不另外。本文试图在归纳分析一些史料的基础上,探讨陈宧这个历史人物的另外一面,从而加深对他的了解。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指正!

(一)青少年时候的陈宧安贫乐道、勤奋上进。陈宧10岁(1878年)时入读湖北安陆汉东书院,此处有房屋几十间,但是没有多少人居住,寂然无人,他常常一个人呆在这里苦读。他在书房墙上贴有自己的座右铭:“再穷无非讨口,不死总要出头”,经过五年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终于在15岁那一年(1883年)考上秀才,第二年又考上廪生。每月有了些许薪水,衣食有了着落。但是他依然十分贫困。1887年农历新年,同学们都回家过年了,只有陈宧一个人因为书院有膏火供应,仍然留在书院苦学。除夕之夜,他与母亲徐太夫人守岁,但是家徒四壁,别无长物。他感叹地对母亲说:“儿自愧无力献大人屠苏酒,只好读几篇古文为大人寿,并以此消磨永夜。”他的母亲也是书香门第出生,知书识礼,对他说:“儿可读《五柳先生传》,《滕王阁序》,《与韩荆州书》。”于是,陈宧遵命大声朗读,声音铿锵,顿忘穷愁潦倒、日食维艰的处境。突然,喜庆的鞭炮四处响了起来,丁亥年元旦佳日悄然来到人间。陈宧当即赋诗一首:“缊袍敝衣已经年,十日无炊一粲然。最是家家除夕夜,晚香亭畔枕书眠。”这首诗表现了他在穷困潦倒中乐观的心态和安贫乐道、勤奋上进的精神。

(二)陈宧终身廉洁清贫不贪财。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京一片混乱,京师大学堂师生四散。经其叔祖陈学棻介绍,他到荣禄处谋职,被荣禄任命为稽查长,他短衣匹马,出入于行伍之间,这是他从军的开始。因为他办事勤劳能干,不久,他被荣禄任命为武卫军管带(营长),带了300多士兵坚守北京朝阳门。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之后,他身负枪伤几十处,士兵散失的很多,留下的士兵不到100人。他在离京的路途中,拾得银两13.7万两,这是其它来京勤王的部队遗弃的,无人把守保管。于是,他“由兵护送至荣禄处交纳。荣禄大惊,以为世上安得有此人,给予奖赏。”对这件拾饷归公的事情,陈宧老朋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之诚先生在他的《陈二庵将军小传》中也有记载:“庚子事起,为武卫军管带,守齐化门(今北京朝阳门,原文如此——引者),与敌力战,都门不守,銮舆西幸,收集余众,八十五人,冲西直门,浴血而出,途中得遗弃兵饷十三万七千两,亲至保定,以畀荣禄。”在无官不贪,吏治***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陈宧能够如此廉洁奉公,洁身自好,涓滴归公,当然不能不令荣禄大惊失色,以为世上怎么有这样的奇人。陈宧的这种品质给他树立了良好的做人品牌,“于是奇士之称,闻名天下,三公礼敬,督抚交聘。”1903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和四川总督锡良争相招聘他为自己幕僚。陈宧选择了锡良,陈宧入川后,锡良任命他为四川武备学堂会办并且交给他第一个任务就是清理四川的营产。“他不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任务,并且做到了涓滴归公。锡良认为其人不只能干而且廉洁,甚为器重。”他做了东北二十镇统制(师长)之后,在北京军咨府第一厅任厅长的卢静远向他“借”银5000两,陈宧说:“锡清帅(锡良字清弼——引者),清风亮节,人所共知,我在他手下当差,还能要钱!我要妄拿一分钱,不是陈家子孙!”陈中说他“平时约身极严,取予不苟。”1916年他退出四川前,四川兵工厂金库里还有六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600万,但是他没有趁乱贪为己有,而是全部作为兵饷发给士兵。其幕僚季自求道:“安陆因钞票停止兑现,库无余款,命我赴兵工厂提积余之款六万串,备退军给养之助。亦可叹矣!世有清廉如安陆者乎。”晚年他寓居北京,“罢官二十余年,食贫居简,有寒素所不能堪者。”他一度依靠老部下冯玉祥、孔繁锦、宋哲元、秦德纯等人的接济过日子。据邓之诚教授的儿子邓珂回忆:“陈宧先生素日生活俭朴,身后一钱俱无,棺殓均为戚友所资助。”陈宧的族弟陈宽骅也证实陈宧晚年生活清贫:“彼晚年生活比较清贫,收入均仗古旧资助。”湖北的杨玉清也回忆,陈宧“生活很苦。萧耀南在湖北的时候,托湖北应山人李宝楚与陈宧联系,时常寄点钱去,以补助陈宧的生活。陈宧曾经有复信给李宝楚。我就看过这样的一封信。他说:‘寄的钱已经收到了。小债已偿,寒衣已赎’,还有余款,留作度岁之资。生活常此连累朋友,怎么办?”他的廉洁清贫不贪由此可见!

(三)度量恢宏、心胸宽阔。卢静远,湖北人,字星垣,举人,南洋陆师一期生,留日士官一期炮兵科毕业。他与陈宧是既是老乡又是少年同学。1911年,他担任军咨府第一厅厅长。卢静远原来租住大长公主(大长公主就是恭亲王奕欣的女儿,慈禧太后的干女儿)的板厂胡同,不小心他居住的房子被焚毁。大长公主屡次向他索赔房屋,卢静远因为无力赔偿,感到十分窘迫。这时候,陈宧来北京拜访他,卢静远以为他担任东北二十镇统制之职位,一定比较富裕,于是贸然开口向他“借”银子5000两。但是,陈宧一向清廉自恃,没有余钱,只好拒绝了他的要求。卢静远因为借款不遂,怀恨在心,于是在军咨府负责人载涛(光绪弟弟)跟前给陈宧下药。载涛见过陈宧之后,感到陈宧相貌寒苦,萎靡不振,再加上陈宧不善辞令,难免答非所问,南腔北调。卢静远趁火打劫地说陈宧大概有不良嗜好。恰好这时候,陈宧所领导的二十镇士兵和日本士兵发生斗殴。于是,载涛罢免了他二十镇统制的官职,把他调到一个冷衙门坐冷板凳。陈宧丢失了统制的职位,认为大失锡良的威信和自己的面子名声,不想再回到东北,径直从北京辞职回到湖北老家。曾祺对这件事情是这样记载的,卢静远“以借款不遂,怀恨在心,于是造谣生事,谓陈嗜好甚深。”没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辛亥革命之后,卢静远失业了,这时,陈宧担任参谋部次长。他托陈宧的几个部下向他求情谋职。陈宧把他进谗言导致他丢官的事情和部下说了之后,感叹地说:“既然你们都出来替他说话,看在你们的面子上,给他个闲差使吧!”他安排卢静远为参谋部部附,每月能够拿到薪水大洋160元。陈宧的不念旧恶,度量恢宏由此可见!李炳之,曾经以下犯上地向他讨欠下的薪水,怒气冲冲地质问他:“科长名叫李炳之,你不发工资,我们坚决不答应!”陈宧表现得十分有修养,向他和颜悦色地解释,并且及时发了欠下的薪水。从此之后,不但没有给他穿小鞋,反而称赞他是个直人,给予重任。1913年徐州、黑龙江发生兵变,蒙古王公准备叛乱,都被李炳之解决。陈宧曾经赞赏地对他说:“你这几次消弭战祸于无形之中,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军费200万元。”1915年,陈宧离开北京担任四川总督,手下有三个混成旅旅长,其中有个旅长就是李炳之。陈宧的心胸和气度,由此可见。

(四)谦恭待人,礼贤下士。邓之诚,南京人,曾经在燕京大学任教,后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17年他由云南入京后和陈宧相识于北京,由于气味相投,两人关系不错。陈宧比他年长18岁,但据邓之诚的儿子邓珂回忆,“对先父以师礼事之,俱对其门生故旧,遂一介绍。”他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但对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如此毕恭毕敬,以师礼事之,可见他对知识分子是多么的谦恭和尊重。陈宧不但对学有所成的教授十分谦恭尊重,对青年学生也很和蔼友善,邓之诚的学生王钟翰回忆,陈宧隐居北京的时候,“……尤乐接见青年学子,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要言不烦,启迪为多,反复探讨,毫无倦容。先生之于晚辈,总以推诚相见,有教无类,爱护鼓励之若不及,苦口婆心,不啻以谦谦君子,敦厚长者,孰知其为尝掌一方帅印之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哉。”总之,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虽然曾经追随依附袁世凯做过逆世界潮流的错事,但其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仍然值得人们肯定,特别是其安贫乐道、勤奋上进,终身廉洁不贪,心胸开阔,礼贤下士、谦恭待人的私德都是值得我们称道学习并且应该发扬光大的。

赳武的成语赳武的成语是什么

1. 文言文中使贪中的短是什么意思

《使贪》中的“短”是“揭短”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文言文《使贪》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 “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 “善。”复进吴起。

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兵家,初任鲁将,继任魏将,屡将,屡建战功。

②魏武侯:战车时魏国君。

③殷汤、周武王:殷汤,即成汤,商朝的建立者。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

④距:通“拒”抗拒。

⑤顿兵:屯驻军队。

⑥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干,盾牌。干和城都比喻捍卫者。

⑦粝(li):糙米也。

⑧被(pi):通“披”。

⑨却行:却,退,往回走。

⑩短:揭短

翻译

门客中有一个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短处,他说:“吴起贪财,不可重用他啊。”武侯就疏远了吴起。公子成进见武侯说:“你为什么要疏远吴起呢?”武侯说:“有人说吴起贪财,我因此不喜欢他了。”公子成说:“君王错了,吴起的才干,天下的士人没有超过他的。正由于他有贪欲,所以来侍奉你,要不然你怎么能用他做你的臣呢?况且你自己觉得同商汤,周武王相比,谁贤明呢?务光、伯夷是天下没有贪欲的人,但殷汤不能使务光做臣子,武王不能使伯夷做为臣子。如今像这些人那样不贪婪的人,他肯做你的臣吗?如今君王的国土,东面与齐国对抗,南面与楚国对抗,北面与韩、赵对抗,西面有如狼似虎的秦国,你独自处在四战之地的包围中,而那五国屯驻军队,坐而静观,但却不敢窥测魏国,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魏国有吴起做大将啊。周《诗》有这样的诗句:‘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就是这样的武夫啊。你如果考虑国家的利益,只要吴起想要的和喜欢的,你就给予他,使吴起满足了欲望而没有别的要求,你才能坐享魏国军队的威势,这样所失去的很小,所得到的很大。而如果让他吃糙米,吞蔬菜,穿短衣,徒步行走而供你驱使,那么吴起必定离开魏国。吴起离去,而天下有像吴起这样才能的人,就会却步不到(魏都)大梁来了,君王的国家就没有人才可用了。我私下为你担忧的就是这个。”武侯说:“讲得好。”又重新重用吴起。

2. 使贪 的翻译下面是原文言文

译文门客中有一个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短处,他说:“吴起贪财,不可重用他啊。”武侯就疏远了吴起。公子成进见武侯说:“你为什么要疏远吴起呢?”武侯说:“有人说吴起贪财,我因此不喜欢他了。”公子成说:“君王错了,吴起的才干,天下的士人没有超过他的。正由于他有贪欲,所以来侍奉你,要不然你怎么能用他做你的臣呢?再说你自己觉得同商汤,周武王相比,谁贤明呢?务光、伯夷是天下没有贪欲的人,但殷汤不能用务光做臣,武王不能用伯夷做臣。如今像这个人那样不贪婪的人,他肯做你的臣吗?如今君王的国土,东面与齐国对抗,南面与楚国对搞,北面与韩、赵对抗,西面有如狼似虎的秦国,你独自处在四战之地的包围中,而那五国屯驻军队,坐而静观,但却不敢窥测魏国,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魏国有吴起做大将啊。周《诗》有这样的诗句:‘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就是这样的武夫啊。你如果考虑国家的利益,只要吴起想要的和喜欢的,你就给予他,使吴起满足了欲望而没有别的要求,你才能坐享魏国军队的威势,这样所失去的很小,所得到的很大。而如果让他吃糙米,吞蔬菜,穿短衣,徒步行走而供你驱使,那么吴起必定离开魏国。吴起离去,而天下有像吴起这样才能的人,就会却步不到(魏都)大梁来了,君王的国家就没有人才可用了。我私下为你担忧的就是这个。”武侯说:“讲得好。”又重新重用吴起。

真麻烦,要注册。

3. 求 郁离子.枸橼 翻译(使贪)

使贪是刘伯温 的《郁离子》第六卷里的内容原文: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

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公子成曰: “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

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

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

武侯曰: “善。”复进吴起。

译文:宾客中有人在魏武侯面前揭吴起的短处说:“吴起贪财,不能重用。”魏武侯因此疏远吴起。

公子成进见魏武侯,问道:“为什么疏远吴起呢?”魏武侯答道“有人揭发吴起贪财,我因此不喜欢他。”公子成之言规劝道“君王错了,吴起的才干,天下的士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正由于他贪财,所以前来为君王效劳,不然,君王岂能让他作您的臣子呢?况且君王自认为与殷汤、周武王比起来谁贤呢?务光、伯夷是天下的不贪财的人,可是成汤不能以务光为臣,周武王也不能以伯夷为臣,***使现在有象这二人一样不贪财的人他愿意作君王的臣子么?如今君王的国家,东面与齐国对抗,南面与楚国对抗,北面与韩国、赵国对抗,西面还有虎狼一般的秦国,君王独以四面受敌的国土处于它们的包围之中,那五国屯驻大军坐镇观望,却不敢入侵魏国半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魏国有吴起作为统兵将领呵。

周《诗》中说得好:‘雄赳赳的勇士,是公侯的捍卫者’,吴起就是这样的勇士呵。君王若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只要是吴起所希望、爱好的,就给予他,让他满足欲望而无别的需求,这样不费大力气就能消灭五国的军队,所失去的很小,所得到的却很大。

可是君王却想让他吃粗茶淡饭,穿短小的粗麻衣,不乘车而步行供你使唤。这样作,吴起必定会离开魏国。

等他一走,天下象他一样有才干的人都往回走而不愿进大梁。这样一来,君王的国家将没有可用的人才了,我私下里为君王暗自担忧呵。”

魏武侯听了这一番规劝后恍然大悟地说:“您讲得好呵!”于是他又重新重用吴起了。 寓意:象吴起那样名震天下的能人执政者对待他们态度如何,事关重大。

作者在这则故事中借题发挥的议论,是他主张重视人才、优待才能高卓之士的思想的反映。

4. 使 贪 刘基客有短吴起 于 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

小题1:(1)疏远 (2)没有人 (3)这样 (4)在(1分1题)

小题2:况且您自己认为,与殷汤、周武五相比,谁更贤明?(2分,“以为”“孰”各1分,句子通顺)

小题3:①能力超凡的人如果不贪图钱财,不会甘为人臣;②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敢轻举妄动;③如果吴起离开,天下士人都将退却离开,魏国将无人可用。(4分,1点2分,答对2点即给满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有一个中向魏武侯揭吴起短处的门客说:“吴起贪心,不能重用。”武侯(于是就)疏远了吴起。公子成入宫觐见说:“君王为什么要疏远吴起呢?”武侯说:“有人说他贪心,我因此不喜欢他了。”公子成说:“您错了,以吴起的能力,天下没有人能超过他。正是因为他贪心,所以来侍奉你,不然你怎么能让他称臣呢?况且,您自认为殷汤、周武王比,谁更贤明呢?务光、伯夷是天底下不慕名利的人,因此汤不能让务光称臣,武王不能让伯夷称臣。现今君王的国家,向东面要抵御齐国,向南要抵御楚国,向北要抵御韩国、赵,向西还有如虎狼一样狠毒的秦国,君王孤单地凭着四战面受敌的土地处在他们中间,那五国也只是屯兵观望,坐而静观,而不敢觊觎魏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有吴起担任大将。周《诗》说‘有威武的将军,公侯才能管理好城池’,吴起就是这样的将军。您如果顾念国家,只要是吴起想要的、喜欢的就给他,让他满足欲望没有其他的需求,从而壮大魏国之军队,这样做失去得很少,收获却特别大。您想让他吃粗粮蔬菜,穿粗布短衣,徒步行走来听您发号施令,吴起一定会离开。吴起离开了,天底下那些像吴起一样的人,就会退却而不进入大梁,那么您的国家就空了。臣私下里很堆场您担忧这件事。”武侯说:“好。”又一次起用了吴起。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 然 ”这样。要求学生在课下整理“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常常考到。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且”“孰”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概括即可。如:不贪财,不能为人臣。吴起可以震慑其他五国等。

5. 古代有没有关于贪字的文言文

1. 贪以死饵

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叹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翻译:子思(人名)居住在卫国,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到一条鳏鱼,那鱼大得可以装满一辆车。子思问他道:“鳏鱼,是鱼中难以得到的鱼啊。您是怎么钓到的呢?”回答说:“我开始下钓时,垂下一条鲂鱼做诱饵,它经过时看都不看;再换上半只猪的身体,它就吞下去了啊。”

子思喟然叹息道:“鳏鱼虽然难得,因为贪心死在诱饵上;学士虽然懂得道理,死在贪心俸禄上啊。”

感: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品亡啊。这是本性,倒并非都是因为贪所使然。虽说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铮铮硬骨终究是需要吃饭才能生成的啊。谁不是得先有饭吃,才能做人;是人才能做君子啊。既然“怀道”,就不该“贪禄”。否则,所怀非道也!

2. 不贪为宝 /view/43044

出 处 《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人物介绍: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译 文: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 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 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所以,这片文言文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意外之财,洁身自爱,一身清白,就算得上君子了。

3.贪小失大 据一楼回答

《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於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於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於美唐甚多。此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6. 翻译文言文《较贪》

杨某在卞山的北边游玩,遇见一个乡村老者(他)头巾残缺,鞋子破烂,背着柴火仰面向天,又是叹息又是号哭,因此上前去问他:“是有丧事还没料理完呢,还是有冤没处诉呢,怎么声音如此哀痛心情这么悲苦啊?”老人放下柴火哭道:“欠着助军的赋税,儿子被囚禁在县里,已经断粮三天了。

今天将要去探视他。前天所拖欠的,已经用卖耕牛的钱抵了;昨天的欠帐,又把小女儿抵押了;现在的田地贫瘠再频繁地播种也别想有收成,卖也卖不出价钱的。

况且说是助军队用的,难道钱全会用到军队去吗?现在不到十分之二三是用于军费,剩下的钱全都挪做他用了。还有狡猾的贪官污吏,超额索费名目万变。

去没地方去,修建住房(我)没有钱,没有指望活着了,怎么还不死呢!”杨某听了他的话,也跟着他叹息,回头想想,这世间万物中对人最有害的,莫过于老虎的残暴了,在赋税这事上警告贪官污吏,也许可以解救民众的疾苦 当天晚上,(我)梦见老虎用人言说道:“你想警告贪官,却拿我出头,虽然你是廉洁,干吗这么过分地侮辱我呢?”我说:“偷人所养的牲畜,吃饱你自己的肚子,你不是贪吗?”老虎说:“没有豢养动物没有耕种庄稼,用什么维持生命?如果不捕食野物,没东西填饱我的嘴。我是饥饿了要吃饱肚子,如果吃饱了,就平静地销声匿迹,不会再图谋什么的。

岂是象你们人类凭点智慧就奴役万物,豢养、畜牧、畋猎、***,用来满足你们的食欲;养蚕喂桑、栽培养育、治理、谋划,用来满足你们的享用。有一样东西就要谋求,有利就图,绞尽脑汁思谋,念念不忘地记挂着,欲壑如涧,无法填满。

怎能象我只求一饱,就安然熟睡,想想这怎么能比呢?”杨某惊醒,仔细思量:这样的话,人不如野兽的多啊。

7. 戒枉戒贪文言文翻译

为你奉上,请你参考,满意请你***纳。谢谢!

贞观初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有个明珠,没有不敬重。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见金银钱帛不畏惧刑法网,立即直接接受,这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还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性命的重,就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准备尽忠诚,更利于国家人,那么官职爵位建立到。都不能用这种方法求得荣耀,于是我接受财物,贿赂既露,他自己也死,实在是可笑。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劳役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有一个在这里,怎么会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而自认为,死于匹夫之手,也是可笑。”

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我曾对贪婪的人不懂爱财的。至于朝廷内外五品以上的官员,傣禄优厚,一年所得,他多次从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不过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剥夺,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事。从前公仪休很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他的鱼长存。而且为君主贪婪,必定亡国;为我贪婪,必定丧命。《诗》说: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所言不虚啊。过去秦惠王想征伐蜀,不知道这条,于是刻五石牛,设置金以后,蜀人见到他,认为牛会金。蜀王派遣五个力士拉牛入蜀,萧道成。秦国军队随后进攻的,蜀国灭亡。汉朝大司田延年贪赃三千万,事情被发觉而死亡。这样的流,不胜枚举!我现在把蜀王为借鉴,你们也要把田延年当做前车之鉴啊。

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们说:“我整天忙忙碌碌,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希望你们能够长守富贵。上天不是不高,土地不是不好,我常常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律,常像我畏惧天地,不但百姓安宁,自己经常得到欢乐。古人说:‘贤人多财损其志,愚蠢的人多财生自己的过失。这句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害怕?恐惧多,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大丈夫岂能苟且贪图财物,以害及性命,让子孙们常常感到惭愧羞耻吗你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些话。”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宫赴京,违法收取驿家麸皮几石。太宗赐给他数,让自己背出以可耻的。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说:“宣、饶州各山大有银坑,***用了极大的收益,每年可以得到钱几百万贯。”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件事没有所缺少的。只需忠言,进好事情,对老百姓有益的。而且国家剩下几百万贯钱,如何得到一个有才能德行人?你不推举贤能进善之事,也不揭发违法,肃清豪强震惊,只有道路税卖银坑认为好处。从前尧、舜美玉在山林,珠宝投入深渊,因此,崇名美号,被称为“千年。后来汉桓帝、灵帝重利轻义,作为近代昏庸无能的君主。你就想将我与桓帝、灵吗?”这日下令将权万纪回家。

贞观十六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古人说:‘鸟栖息在树林,恐怕他不高,再窝在树梢;鱼藏于水,恐怕他不深,又挖在地下下。然而,为人所获得的,都是因为贪图诱饵的缘故。现在臣下接受任命。,在高位,享受优厚的薪水,必须履行忠诚正直,遵循公正,那么就没有灾难,长守富贵了。古人说:‘祸福无门,只有人的召唤。’而损害自身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该思考这些话,作为鉴诫。

“作为君主贪婪,必定亡国;为我贪婪,必定丧命。”这是唐太宗对大臣不要贪赃受贿的告诫和对自己的努力。唐太宗及左右大臣能够修德治国,戒贪安邦,最终使***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一个朝代。

其实,不仅是 *** 治理水平需要不要贪婪,在物欲横流的中,正对永无枯竭停的私欲,只有知足和随其自然才能长保乐。

8. 求文言文 贪小失大

原文: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帛置牛后,号“牛粪之金”,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译文:

以前蜀侯性格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过去。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贵重的东西放在牛后,称为“牛粪”,并把它送给蜀国(引诱他们)。蜀侯贪图宝物,于是挖平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去迎接金牛(财宝)。秦帅带着大军随后就到了蜀国。蜀侯灭国死了君主为天下人耻笑,是因为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暸大的利益啊!

寓意:

我们一定要顾全大局,不要因为贪图一些小的利益,而使大的利益也失去了,最终一无所有。

戏子误国下一句什么安邦

赳武的成语有:偃武_兵,文修武偃,文武差事。

赳武的成语有:绳其祖武,揆文奋武,黩武穷兵。2:结构是、赳(半包围结构)武(半包围结构)。3:注音是、ㄐ一ㄡㄨˇ。4:拼音是、jiūwǔ。

赳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1.语本《诗.周南.兔_》:"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后因以形容雄健勇武。2.指勇猛的武将

二、引证解释

⒈后因以形容雄健勇武。引语本《诗·周南·兔_》:“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故雍正中,海内无盗贼之警,而边疆皆赳武之士。”⒉指勇猛的武将。参见“赳赳”。引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是以明王任忠亮於_辅,付赳武於干城,易地则皆败。”

三、网络解释

赳武:1.语本《诗.周南.兔_》:"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后因以形容雄健勇武。2.。

关于赳武的诗句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赳赳武夫

关于赳武的词语

绳其祖武通文调武文武差事文修武备文修武偃黩武穷兵揆文奋武入文出武偃武修文祖武宗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赳武的详细信息

武夫的意思

戏子误国,科技安邦!

要知道在中国古时候民国之前,戏子在三教九流里的牌位,不在上九流里,也不在中九流里,只在下九流里有牌位,那也只是排在下九流里的第七位,而叫花子也就是乞丐紧随其后,排在第八位!

是谁把戏子捧到天上去的!戏子误国!你赞同吗?

相关信息

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国人能够吃饱饭,努力奋斗了一生,将水稻从最初亩产300斤提高到杂交水稻亩产2100斤,可谓是讴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袁隆平爷爷心系全世界人民的温饱,提出要让全世界人民有饭吃,配合国家将杂交水稻优良品种出口到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形容勇武的成语

问题一:KK武夫这个成语的意思 赳赳武夫

jiū jiū wǔ fū

解释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出处《诗经?周南?兔D》:“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结构偏正式。

用法形容武士矫健勇武。含褒义。一般作宾语。

正音赳;不能读作“zǒu”。

辨形赳;不能写作“纠”。

近义词彪形大汉

反义词文弱书生、文质彬彬

例句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绝非~可以比的。

问题二:一接武夫是什么意思 您好。您问的是一介武夫吧。

一介武夫

中文名

一介武夫

武夫

一个军人。学中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

明?清溪道人

“某乃

败军之将

一介武夫 (yī jiè wǔ fū)

解释:一介:一个;:军人。一个军人。学中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三十一回:“某乃败军之将,一介武夫,诸将军智勇足备,何下问于小将也。”

示例:吾~,由行伍擢至总镇。今幸东南底定,百战馀生,荷天宠锡,已叨非分,又何求焉? 《清史稿?朱洪章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望***纳

问题三:韬于文人,愧于武夫的意思 在看水浒之前,请记住,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悲剧,为了体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现实,作者对每个人物的描写是有其用意的,如果说你看完水浒只是想知道谋某的厉害,或者谁“最”厉害,谁比某某强,那我告诉你,你可以去看“七龙珠”或是“真正的”武侠***!换句话说,如果作者在***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谁“最”厉害,谁“更”强!那或许这部***就不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了!~我喜欢林冲,并不是单一的喜欢他的武艺,而是喜欢他的曲折、重情意!曲折是指林冲一生中遇到的苦难,我很为他感到不甘心,空有一身本领,可一人难以和大宋王朝抵抗,这就是命运!~重情意是指和鲁达的“友谊”,在那种年代,能遇到像鲁达这么一个知“心”朋友并不易,更何况梁山是一个互相利用,为自己私心而结交“朋友”的人很多,但林和鲁不一样,也许在林冲一生悲剧中,和鲁结交,算是唯一的幸福吧!~

我写这些,并不是让谁知道我对水浒有多了解,对林冲有多少认识,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但我希望不要在拿林冲和任何人相比了,他不是好斗之人。记得那句“我不想,也不愿”。无奈、命运、失望!希望喜欢林冲的人都能读懂他,了解他~他不是一介武夫!

问题四:赳赳武夫什么意思 赳赳武夫 [jiū jiū wǔ fū]

基本释义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出 处

《诗经?国风?兔D》:“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问题五:赳赳武夫什么意思、 赳赳武夫

〖解释〗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出处〗《诗经?周南?兔D》:“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示例〗看不出这么一个~,倒是一个旖旎多情的男子。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三回

问题六:一介武夫是什么意思? 看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和什么人说.如果是自己说自己是一介武夫是谦虚,意思是只不过是个会打仗或者会武功的人而已.

如果别人说你只不过是个一介武夫的话,意思就是你就只会打仗或者***,还很卤莽,主要意思就是没脑子,爱冲动!

问题七:赳赳武夫国之干城是什么意思? 勇武矫健的军人,是国家 *** 的捍卫者。

问题八:一介武夫怎么解释? 一介武夫 (yī jiè wǔ fū)

解释:一介:一个;武夫:军人。一个军人。

学中用作自谦之词。

问题九:戎马半生.一介武夫这是什么意思 戎马半生是指从军作战了大半辈子。

一介武夫是一个军人。常用作自谦之词。

求 《吕氏春秋》译文,悬赏30分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胆大于身 犹言胆大如斗。指无所忌惮。

出处: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赳赳武夫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乱世英雄 乱世:的不安定的时代;英雄:才能勇武超过常人的人。混乱动荡时代中的杰出人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猛虎深山 比喻勇武而势盛。

出处: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寝皮食肉 ①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万夫莫当 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吾闻公子庆忌,筋骨如铁,万夫莫当。”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在中国***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对于什么困难我们***人也是无所畏惧。”

熊心豹胆 比喻非常胆大。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老元帅!我有熊心豹胆,怎敢掩藏着赵氏孤儿。”

血性男儿 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你**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

一往直前 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出处:陶成章《浙案纪略》第四章第二节:“其行事也,常鼓一往直前之气,而不虑其他。”

一以当百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英雄豪杰 指才能超众或勇武超群的人。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四十回:“如今秦王功盖天下,四海扬名,英雄豪杰,莫不归附。”

勇冠三军 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勇猛果敢 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勇猛果敢,处事不疑。”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扛鼎抃牛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拉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一身都是胆 极言胆大勇敢。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万夫不当之勇 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罔害璠良》:“此子六韬三略皆能,有万夫不当之勇。”

国字开头的成语

11.昔者晋献公使荀息***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皁而着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之道也?』虞公弗听,而***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吕氏春秋·权勋》)

译文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呢?”晋献公同意了,就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盯着宝玉和骏马,就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领兵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再回军攻打虞国,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注释

①车牙:车轮的外圈。车辅:夹于车轮外圈两旁之木。

12.昌国君将五国之兵以攻齐。齐使触子将,以迎天下之兵于济上。齐王欲战,使人赴触子,耻而訾之曰:『不战,必?若类,掘若垄。』触子苦之,欲齐军之败。于是以天下兵战,战合,击金而却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触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闻其声。达子又帅其余卒,以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吕氏春秋·权勋》)

译文

昌国君乐毅率领五个国家的军队去攻打齐国。齐国派触子为将,在济水边迎战各国诸侯的军队。齐王急着想开战,派人到触子那里去,侮辱并且斥责他说:“不开战,我一定宰了你一家,挖掉你的祖坟!”触子感到很苦恼,想让齐军战败,于是跟各国诸侯的军队开战。两军刚一交锋,触子就鸣金退却。齐军败逃,诸侯军队乘胜追击。触子于是坐上一辆兵车跑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齐军另一位将领达子又率领残余部队驻扎在秦周,没有东西可用来赏赐士卒,就派人向齐王请求一笔金钱。齐王愤怒地说:“你们这些残存下来的家伙,怎么能给你们金钱?”齐军与燕军交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达子阵亡,齐王逃到了莒。燕国人追赶败逃的齐兵进入齐国国都,在美唐你争我夺抢走了齐国很多金钱①。这就是贪图小利反而失去大利的事例啊!

注释

①美唐:齐国金库。

13.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慑,狠乎其诚自有也,觉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与阴阳化也,?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迷乎其志气之远也,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就就乎其不肯自是,鹄乎其羞用智虑也,***乎其轻俗诽誉也,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之谓至贵。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师,去其帝王之色,则近可得之矣。(《吕氏春秋·下贤》)

译文

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他们天天这样互相傲视,什么时候才能相投呢?这就像儒家墨家思想不同,齐国楚国衣服不同,各是己而非人的情况一样。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有道的士人虽然傲视自己,而自己对他却更加以礼相待。这样,士人怎么会不归附呢?士人所归附的君主,天下的人也会顺从,他就可以成为帝王。所谓帝,就是天下的人都来亲附;所谓王,就是天下的人都来归服。得道的人,即使贵为天子也不会骄横傲慢,即使富有天下也不会放纵自夸,即使卑为普通百姓也不会感到失意屈辱,即使贫困到无衣无食也不会忧愁恐惧。他诚恳坦荡,胸有大志;他明觉事理,遇事不疑;他卓尔不群,从不动摇;他遵循法则,随着阴阳一起变化;他坦白直率,意志坚定;他忠厚淳朴,不作诈伪之事;他志向远大,高远无边;他思想深邃,深不可测;他刚毅坚强,节操高尚;他做事谨慎,不肯自以为是;他光明正大,耻于运用智巧;他胸襟宽广,轻视世俗的诽谤和赞誉。他以天为法则,以德为品行,以道为根本。他随万物变化而无所终极。他的精气充满天地而不衰竭,他的精神覆盖宇宙而没有边界。他所拥有的道,没有谁知道它何时开始,没有谁知道它何时终结,没有谁知道它的门径在哪儿,没有谁知道它的开端在哪儿,没有谁知道它的来源是什么。道大至无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这就是最珍贵的东西。士人如果有持此大道的,五帝也得不到他们当朋友,三王也得不到他们当老师。如果能够去掉帝王的尊贵神态,那就差不多能够和他们交朋友、以他们为老师了。

14.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哺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一朐,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轝!吾请为而‘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骫桑下之饿人也。』还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吕氏春秋·报更》)

译文

从前,赵宣孟将要上国都绛邑去,看见一棵枯死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坏了的人躺在地上,起不来了。宣孟停下车,给他东西吃。宣孟连续喂了他几次,他一点一点咽下食物,漫漫地才睁开了眼睛。宣孟问他:“你为什么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说:“我在绛做小差使,回家的路上断了粮,我羞于向人乞讨,又不愿擅自去拿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成这个样子。”宣孟送给他两块干肉,他拜了拜,接受了干肉,但却不肯吃。宣孟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我家有老母,想把这些肉留给她吃。”宣孟说:“你把这些肉吃了,我另外再给你一些。”于是又赠给他两束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过了两年,晋灵公要杀宣孟,就在房子里埋伏了兵士等待着宣孟的到来,然后把宣孟请来饮酒。宣孟看出了酒宴中藏伏的杀机,酒喝到一半就起身离开了。晋灵公命令房子里的伏兵立即去追杀宣孟。有一个士兵跑得很快,最先追上宣孟,他面对宣孟说:“喂,请您上车快跑!我愿为您回去死战。”宣孟问:“你叫什么名字?”那人退让道:“何必打听我的名字!我就是枯桑下饿倒的那个人。”他返回身去跟追杀宣孟的兵士搏斗而死。宣孟于是得以活命。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恩德再微也无所谓小”的意思啊!赵宣孟对一个普通士兵施恩德,尚且能使自己活命,更何况对万人施恩德呢!所以《诗经》上说:“雄赳赳的武士,是捍卫公侯的屏障。”“人才济济,文王因此安宁。”①作为一位人主,怎么可以不致力于爱怜贤士呢?贤士是很难了解到的,只有广泛寻求才可能得到。广泛寻求就能无所遗漏。

注释

①两诗分别见于《周南·免置》和《大雅·文王》。

15.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译文

张仪是魏国大夫的庶子,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路过东周。有一个门客告诉周昭文君说:“魏国人张仪,是个有才干的士人,将要向西到秦国去游说,希望君王对他能以礼相待。”昭文君接见了张仪,对他说:“听说您要到秦国去。我的国家小,不足以留住客人。但您西去游说,难道就一定能为秦王所知道吗?您要是得不到知遇,请看在我的面上回到这里来。我的国家虽然小,我愿与您共同治理这个国家。”张仪一再退让,面北连拜了两拜。张仪走时,昭文君又去送行,并资助旅费。张仪到了秦国,在那儿呆了一段时间,秦惠王很喜欢他,任命他为相国。张仪在天下所受的恩德,没有比在昭王文君那里所受的更大了。周是个只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但是张仪尊重它超过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他让秦惠王以昭文君为师。秦国在逢泽盟会诸侯的时候,秦王让魏王作周昭文君的御手,让韩王当周昭文君车右,昭文君的名号至今没有被忘掉,这都是靠的张仪的力量啊!

16.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欬,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而无为仁义者。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知也。』惠盎曰:『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大王独无意邪?』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愿也。』惠盎曰:『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居四累之上。大王独无意邪?』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惠盎对曰:『孔、墨是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宋王,俗主也,而心犹可服,因矣。因则贫贱可以胜富贵矣,小弱可以制强大矣。(《吕氏春秋·顺说》)

译文

惠盎谒见宋康王。康王一边跺脚一边咳嗽,急促地说道:“我所喜欢的是勇敢有力的人,而不喜欢行仁义的人。客人将对我有何见教?”惠盎回答说:“我这里有一种法术:能使人虽然勇敢,但是他的剑戟却刺不进您的身体;虽然有力,却击不中您。大王您难道无意于这种法术吗?”康王说:“好!这是我想要听的。”惠盎说:“剑戟虽然刺不进您的身体,击打也不能命中您的身体,但您还是受到了侮辱。我这里有一种法术:能使人虽然勇敢却不敢刺您,虽然有力却不敢击打您。大王您难道无意于这种法术吗?”康王说:“好!这是我想要知道的。”惠盎说:“那些人虽然不敢刺您,不敢击打您,但并不是没有刺您击打您的想法啊。我这里有一种法术:能使人根本就没有刺您击打您的想法。大王您难道无意于这种法术吗?”康王说:“好!这是我所希望的。”惠盎说:“那些人虽然没有刺您击打您的想法,但还没有爱您利您的心。我这里有一种法术:能使天下的男男女女无不愉快地爱您利您。这就胜过了勇敢有力,在四种法术中位居于首。大王您难道无意于这种法术吗?”康王说:“这是我想要得到的。”惠盎回答说:“着就是孔丘、墨翟的品德呀!孔丘、墨翟没有领土,却能像当君主一样得到尊荣;没有官职,却能像当官长一样受到尊敬。天下的男男女女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抬起脚跟盼望他们,希望他们平安顺利。现在大王您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如果真有这样的志向,那么四境之内都能得到您的好处了,您就能远远胜过孔丘、墨翟了。”宋康王听了无话可答。惠盎快步走了出去。宋康王对左右的人说:“很善辩啊!客人用言论说服了我。”宋康王是个庸俗的君主,而他的心还可以说服,这是惠盎因宋王之所好而加以引导的结果。能因势利导,那么贫贱可以胜富贵、弱小可以制强大了。

17.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仲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公子纠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吕氏春秋·不广》)

译文

鲍叔、管仲、召忽三个人彼此很要好,想共同来安定齐国。他们认为公子纠一定能继承君位。召忽说:“咱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就好像鼎的三足,去掉一个都不成。况且公子小白一定不会被立为君主,不如三个人都去辅佐公子纠。”管仲说:“不可以。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而连及到公子纠;公子小白没有母亲了,国人都怜悯他。将来的事情还不可预料,不如让一个人去事奉公子小白。将来享有齐国的,必定是这两位公子中的一位。”因此让鲍叔做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召忽到公子纠那里。身外的事物本来就很难预料①。尽管如此,管子的谋虑还是近于妥善的。如果这样做了事情还不能万全,那大概是天意吧!但人为的努力总算是尽到了。

注释

①原文为“公子纠外物则固难必”。“公子纠”三字涉上文而衍(从俞樾、陈奇猷说)。有人断为“公子纠外,物则固难必”。不通。《必己》篇“外物不可必”可证此处的“外”字应下属。

18.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故听无事治。事治之立也,人主贤也。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于中主邪?中主之患,不能勿为,而不可与莫为。凡举无易之事,气志视听动作无非是者,人臣且孰敢以非是邪疑为哉?皆壹于为,则无败事矣。此汤、武之所以大立功于夏、商,而句践之所以能报其雠也。以小弱皆壹于为而犹若此,又况于以强大乎?(《吕氏春秋·乐成》)

译文

船和车开始出现以后,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开始做善事怎么可能容易呢?所以听信之言,没有什么事情办好。事业之所以成功,全在于君主的贤明啊。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已经攻占了中山国,回来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居功自傲的神色。文侯觉察出来了,命令主书说①:“群臣和宾客所献的书信,都拿进来。”主书搬进来两只箱子。文侯让乐羊看,箱里的书信全都是非难攻打中山国一事的。乐羊将***身快步退下,向北面连拜了两拜,说:“中山国的攻克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的功劳啊!”在当时,议士们反对攻打中山国的意见一天比一天强烈,***如文侯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而认为中山国不可攻取,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魏文侯是位贤明的君主,办事尚且这样困难,又何况一般的君主呢?一般君主的祸患是:不能不让他去做,又不能让他中途不改变②。凡是要做中途不加改变的事情,君主必须思想意志、视听行动都无不认为其正确,那么臣下谁还敢认为不对而横加怀疑呢?君臣都专一地去做,就没有失败的事了。这就是汤、武王之所以在灭亡夏、商中大立功业,勾践之所以能报仇的原因。只要君臣都专一地去做,凭着弱小的国家尚且能如此,更何况凭着强大的国家呢?

注释

①主书:官名,主管文书。

②原文为“而不可与莫为”。“莫为”大概是“莫易”之误(从陶鸿庆说)。

19.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惟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吕氏春秋·察微》)

译文

楚国有个边境城邑叫卑梁,那里的姑娘和吴国边境城邑的姑娘同在边境上***桑叶,游戏时,吴国的姑娘弄伤了卑梁的姑娘。卑梁的人带着受伤的姑娘去责备吴国人。吴国人出言不恭,卑梁人十分恼火,杀死吴人走了。吴国人去卑梁报复,把那个卑梁人全家都杀了。卑梁的守邑大夫大怒①,说:“吴国人怎么敢攻打我的城邑?”于是发兵反击吴人,把吴人老幼全都杀死了。吴王夷昧听到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领兵入侵楚国的边境城邑,攻占夷以后才离去。吴国和楚国因此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吴国公子光又率领军队在鸡父和楚国人交战,大败楚军,俘获了楚军的主帅潘子臣、小帷子以及陈国的大夫夏啮。又接着攻打郢都,获得楚平王的夫人而回。这就是鸡父之战。凡是主持国事,最上等的是要了解事情开始时的情势,其次是要预见到事情的结局,再次是要知道事情发展的经过。着三点都做不到,国家一定危险,自身一定困窘。《孝经》上说:“高却不倾危,就能长期保持尊贵;满却不外溢,就能长期保持富足。富贵不离其身,然后才能保住他的国家,而且安定他的人民。”可是楚国做不到这一点。

注释

①原文为“卑梁公怒”。楚僭称王,故守邑大夫都称公。

20.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者之船骥也。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故小臣、吕尚听,而天下知殷、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听,而天下知齐、秦之霸也;岂特骥远哉?(《吕氏春秋·知度》)

译文

君主的弊病,一定在于任命人官职而不能用其言,或用其言而又与不明智的人去商议。渡长江的人依靠的是船,走远路的人依靠的是良马,称霸称王的人依靠的是贤人。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这些人就是成就霸王之业的渡船和良马啊。不任用自己的父兄和子弟,并不是疏远他们;任用厨师、钓鱼人和仇人、奴仆,并不是偏爱他们。这是保住国家、建立功名的途径,不得不这样啊。这就好像大工匠建造宫室,量一量大小就知道要用多少木料,估量一下工程的大小尺寸就知道要用多少人。因此,小臣伊尹、吕尚被重用,天下人就知道殷、周要成就王业了;管夷吾、百里奚被重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要成就霸业了。他们岂止是船和良马呢!

21.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尝识及此,虽尧、舜不能。诸侯不欲臣于人,而不得已,其势不便,则奚以易臣?权轻重,审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势也。王也者,势也;王也者,势无敌也。势有敌则王者废矣。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贤于多者,则知无敌矣。知无敌则似类嫌疑之道远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无别则宗族乱。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定分而已矣。』(《吕氏春秋·慎势》)

译文

地位尊贵的,教化就能被接受;威严树立了,奸邪就能止息。这是治理人的原则。所以,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对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发号施令就容易,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对大夫之家发号施令就容易,用大夫之家对一个人发号施令就容易。如果反过来,即便是尧、舜也不能行其德化①。诸侯都不愿意臣服于人,可是却不得不这样。君王的地位如果不利,那么怎么能轻易地使诸侯臣服呢?权衡轻重,审察大小,多分封建立诸侯国,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有利。所谓王,就是权势。所谓王,就是权势无人能抗衡。权势有人抗衡,那么王位就要被废弃了。知道小可以超过大、少可以胜过多的人,就知道怎样才能使得无人与己抗衡。知道怎样才能使得无人与己抗衡,那么比拟僭越的事就会远远地离开了。所以,先王的法度是:立天子不让诸侯僭越,立诸侯不让大夫僭越,立嫡子不让庶子僭越。僭越就会产生争夺,争夺就会产生混乱。因此,诸侯丧失了爵位,那么天下就会混乱;大夫没有等级,那么朝廷就会混乱;妻妾不加区分,那么家庭就会混乱;嫡子庶子没有区别,那么宗族就会混乱。慎子说:“现在有一只兔子在奔跑,上百个人都会去追捕。不是一只兔子够一百个人分,而是这只兔子还未定归属。由于归属未定,就是尧也将会竭尽全力去追捕,更何况普通人呢?整个市场摆满了兔子,过路的人却看都不看一眼。不是不想得到兔子,而是这些兔子的归属已经确定。归属已经确定,即使粗俗的人也不去争夺。”所以治理天下和国家,在于确定职分罢了。

注释

①原文为“尝识及此,虽尧舜不能”。前四字毕沅认为当是“尝试反此”。从之。

赳赳武夫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1、国之干城

读音:guó zhī gān ché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扞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解释:国之干城的意思是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扞卫者。国家***的扞卫者。

2、国无宁日

读音:guó wú níng rì

类型:4字成语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解释:国无宁日的意思是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3、国无二君

读音:guó wú èr jūn

类型:4字成语

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解释:国无二君的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4、国泰民安

读音:guó tài mín ān

类型:4字成语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解释:国泰民安的意思是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5、国士无双

读音:guó shì wú shuā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解释:国士无双的意思是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6、国色天姿

读音:guó sè tiān zī

类型:4字成语

出处:《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解释:国色天姿的意思是旧时形容女子容貌冠群。

7、国色天香

读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解释:国色天香的意思是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8、国破家亡

读音:guó pò jiā wáng

类型:4字成语

出处: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

解释:国破家亡的意思是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9、国难当头

读音:guó nàn dāng tóu

类型:4字成语

解释:国难当头的意思是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词目

赳赳武夫

发音

jiū jiū wǔ fū

释义

赳赳:勇武矫健的样子。武夫:武人,从军之人。勇武矫健的军人。后多含贬义,意指虽身强体壮,却头脑简单的军士。

近义词

彪形大汉

反义词

文弱书生文质彬彬

引用

《汉代宫廷》第一百十七回 ...玉龙台七次,尚书以下的,每月只能进玉龙台两次。金凤台却是一班 赳赳武夫 寻乐的场所。曹操深怕他们贪恋女色,破坏身体,每月不分高... 《民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应电召辫帅作调人 撤国会军官甘副署 ...一事,伍廷芳不敢副署,因致辞职,独江朝宗毅然入请,愿为效劳, 赳赳武夫 ,胆量固豪,其亦料将来之变幻否耶?而德不胜才之黎总统,... 《***新语》第二十三章 隐逸 ...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 赳赳武夫 ,公侯千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 《春秋》成公(元年~十八年)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故《诗》曰:‘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及其乱也,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 《元史演义》第二十九回 诛奸慝怀宁嗣位 耽酒色嬖幸盈朝 ...  却说阿忽台正欲抵敌,猛见一 赳赳武夫 ,才知不是对手。这人为谁?就是诸王秃剌。秃剌指挥卫士,...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八 医一 ...者静象地,故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小心也。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为大胆也。’《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太平广记》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 ...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谓大胆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 ...履薄冰’,小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 《明史演义》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森列,旗帜飘扬,似有一种严肃的气象,城外又有大营扎着,好几个 赳赳武夫 ,守住营门。他竟不遑他顾,一直闯入,门卒忙来拦阻,只听... 《新石头记》第二十八回 获大鹏同受奖牌 捕鲲鱼快乘猎艇 ...已被我们笑大了口,我请教你,譬如有两个人,在路上行走。一个是 赳赳武夫 ,一个是生痨病的。那 赳赳武夫 对这生痨病的百般威吓,甚至... 《隋唐演义》第61回 花又兰忍爱守身 窦线娘飞章弄美 ...后完眷特隆,而茕茕少女,待字闺中;臣男冠缨已  久,而 赳赳武夫 ,孑身阃外。臣思夫妇为伦礼所关,男女以信义为重,恐...